“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用這句話來形容特色小鎮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最是恰當不過。小鎮是軀殼,需要住進文化的靈魂。
《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開始,到 2016年10月11日,住建部發布第一批127個特色小鎮名單,再到今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名單,特色小鎮進入百花齊放的發展狀態。
然而,關于特色小鎮很多地方政府和建設者并未摸透,以為“做”一棟棟別致的別墅,搞搞綠化,實在不行就再招商,弄進幾個飯店、酒店、SPA店就可以稱為特色小鎮。實際上呢,不過是“賣房的幌子”。
直到本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發文明確指出,需要嚴控特色小鎮的房地產化傾向。“我們習慣于運動式搞建設、搞經濟、甚至于搞學習,這樣的結果毒害很深。房地產發展這么多年,無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我們也不得不面對現實,那就是如今的城市已經沒有了空間。特色小鎮建設是不是不應該再搞這樣的運動式建設?這值得深思,”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惠敏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特色小鎮同創發展論壇”上提出了特色小鎮應三思而后行的觀點。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表示,“80年代以來形成的特色小鎮,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一帶,這些特色小鎮,有的源于市場,有的源于長三角的鄉鎮企業。這些以實體經濟為主導的小鎮,從過去的低成本作坊,發展到大規模企業,是一種市場規律導向的結果。它也是對前30年,特別是近20年中國整個三四線城市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發展方式提出了批判。這種批判就是讓人們反思能不能通過特色小鎮的發展,來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防止特色小鎮房地產化傾向是不是意味著發展特色小鎮就不能進行房地產開發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特色小鎮的組成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特色,一個是小鎮,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奧倫達部落董事長王仙山表示,小鎮應該是一個載體,他承載的是人們在基本生活已經得到滿足后,對夢想中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縱觀我國歷史留下的諸如”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宅院,大院只是一個載體,真正讓人們記住或仰慕的是其承載的中國文化。
無獨有偶,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最著名的特色小鎮--達沃斯小鎮,也是以其獨特的文化特質而得到世界的認可。小鎮位于瑞士東南部,坐落在一條17公里長的山谷里,它是阿爾卑斯山系最高的小鎮。這里空氣潔凈、風景宜人,還有著得天獨厚的滑雪環境。但達沃斯的出名并不在于這些大自然的饋贈,而是得益于”達沃斯論壇“以及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倡導的”達沃斯精神“--非官方、平等對話。
縱觀這幾年我國發展得比較好的特色小鎮,無不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以奧倫達部落為例,其獨創的”社群文化“是特色小鎮成功運營的關鍵。從創立至今,奧倫達部落成立了話劇社、花友匯、油畫苑、美食聚落、原野舞蹈團、映像舞團、詩社、讀書會等上百個夢想聚落,這些夢想聚落背后是奧倫達部落健康與幸福的系統文化。
以奧倫達部落話劇社為例,其社長是奧倫達部落的會員徐松子,話劇社成立之初,會員們僅憑著興趣愛好和一腔熱血,在7年的發展歷程當中,話劇社的成員們經歷了層層磨練,終于化繭成蝶,成為社區話劇社的代表。
2011年,奧倫達部落話劇社將世界名著列夫?托爾斯太的作品《復活》成功搬上了話劇舞臺,并榮登北京保利劇院和天津大劇院公演;2017年10月5日,奧倫達部落話劇社首次走出國門,應邀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埃德蒙頓上演”雙城記“,演出著名話劇《雷雨》,駐卡爾加里總領事陸旭攜總領館官員,與500余名華僑華人共享了這場精彩的文化盛宴……社長徐松子回憶數年的曲折和磨礪之后,不禁感慨:終于理解了奧倫達部落創始人向水先生所說的: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舞臺和表演是徐松子的生命,而在奧倫達部落里她將生命更完美的演繹出來。
同樣是奧倫達部落會員的天策行品牌顧問機構創始人高京君表示,每一個特色小鎮,都是文化產業。產業是表現,文化才是內涵。如果僅有產業聚集,沒有文化相通,無異于之前房地產開發的一種形式--產業園區。
凡是能夠被歷史留下來的特色小鎮一定是有其獨特的文化靈魂。就像人們追求的生活一樣,漂亮的房子只是基礎,精神的釋放才是最快樂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