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物質條件的提高,包括原本居住在鄉村的農民朋友在內,并沒有多少人愿意在農村生活,他們涌向城市,追夢城市人。在這種大環境下,鄉村振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世界上任何有意義的事情實施和最終成功,是需要付出超常的決心和艱辛的。鄉村振興也一樣,需要真抓實干,需要挽起袖子加油干。
據相關權威消息,在過去的5年里,脫貧攻堅開創新局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社會煥發新氣象。當然,相對于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所明確的這些目標來說,這些成就只可以說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開端。正如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所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很顯然,要切實解決三農問題,不但需要中央的好政策,還離不開各級黨政部門深入細致的工作和基層一線相關人員的擔當與實事求是。

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
首先,鄉村振興不能千篇一律,在具體實施中要因地制宜,找自己的優點,挖自己的特色。而且,鄉村建設不能拋棄了樸素的元素。不但要抓硬件的建設,代表農村淳樸民風的鄉規民約更是鄉村振興的軟實力,這些元素也要深入挖掘;
其次,培養現代化作業新型農民、新型農村領軍人物,是振興鄉村的必須條件。讓農民和農村領軍人物改變思想觀念、掌握農業種植技術、增強責任感,使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科學技術、開拓創新、勇于擔當的內在意義;
其三,結合農村現狀,農業產業的振興,離不開走合作社或者農民股份制農場的模式。由于農村勞動力嚴重短缺,導致土地撂荒或農作物疏于管護,之前那種家庭承包制的生產模式已經不適合新時代下農業生產規?;拈_展;
其四,發展優質農產品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為什么人們不愿意種地呢?因為農民用傳統的種植模式經營農業收入太低,有些地方,農民辛辛苦苦種上一年地,拋去肥料及其他投資,收入沒有在施工場地務工一個月的收入高,試想這么懸殊的比例,有幾個人愿意回家種地呢!所以,農業種植應走精細、優質、特色化道路。農民要懂得用自己生產的精細、優質、特色農產品來提高收益;
其五,傳承和發揚鄉村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凝結于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在鄉村,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不但是提振人們精神文明的良師益友,而且還是團結、互助、孝敬、友愛,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直接渠道;
其六,農村建設切忌鋪張浪費和無序投資。在目前,農業產業相對于其他產業來說,屬于見效較慢的一類。比如前兩年有些煤炭企業轉型投資農業,由于投資者用投資煤炭市場的大手筆做農業產業,最終因為投資與收益的比例嚴重失衡,導致深陷泥潭,造成資金與資源的雙重浪費,那種做法實不可取??傊?,農業建設需要簡樸精神,容不得任何浪費和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