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農業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必然選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任重而道遠。加快綠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做到基地、龍頭企業、鄉鎮監管站都有農產品質量監測點。健全信息服務網絡體系,推廣應用智慧農業服務管理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在線求助受助、監管追溯、產銷對接。強化綠色農業技術服務體系。探索社會化技術服務模式,加強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做到基地、龍頭企業、鄉鎮監管站都有農產品質量監測點。健全信息服務網絡體系,推廣應用智慧農業服務管理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在線求助受助、監管追溯、產銷對接。強化綠色農業技術服務體系。探索社會化技術服務模式,加強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
要加大綠色農業基地建設力度,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基礎上,推動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按產業、分品種、劃區域進行規模化發展,培育示范大戶,建設綠色農業示范園區,發展專業村、綠色農業基地鄉鎮,形成綠色產業帶,建成高水平的綠色產業“第一車間”,盡快使綠色農業走上規模化發展之路。

要積極推進綠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引導和鼓勵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申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進一步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在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包裝及條碼等環節的技術水平,使其符合國家標準,甚至達到國際標準。開展優勢、優質農產品名牌創建活動,加大對農產品品牌培植扶持力度,鼓勵申報主導產業農產品品牌。充分利用展會及賽事,舉辦宣傳周、宣傳月,提高全民綠色消費意識。
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推廣綠色農業技術。一是深化農業科研、技術推廣機構的改革,采取激勵機制,推動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為農服務。二是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轉化運用,充分挖掘現有品種、技術、成果的生產力潛力。三是切實抓好農民培訓工作,將科普培訓、綠色農業技術培訓、轉移就業培訓結合起來,全面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農業技術水平和轉移就業能力。四是大力建設綠色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園,扶持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戶和科技帶頭人,充分發揮科技應用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
要強化農業行政執法,保障農產品安全。實施農業污染全面控制,嚴管嚴控種植業高毒高殘留農藥、畜禽水產品養殖業抗菌藥物和禁用化合物的銷售和使用,嚴厲打擊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維護農業生態的平衡。建設專業的農業執法隊伍,為發展綠色農業保駕護航。開通農業行政執法專線舉報電話,規范綠色農產品生產、經營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綠色生產保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