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自古被人們稱為人間天堂,這里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古鎮小城,其中坐落在江南如詩如畫風景中的錦溪祝家甸,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美譽。在錦溪,一直有這樣一個說法:“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只窯”。這里曾經遍布制作金磚的窯廠,其金磚文化和古窯文化成為了錦溪歷史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祝家甸村位于五湖三蕩的錦溪,蒼茫一色的長白蕩西側,現存明清古磚窯十余座,雖然大多已荒棄,但是尚有幾座還在使用。由于生產規模急劇萎縮,村落空心化趨勢日益嚴峻,曾經繁華一時的土地,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光輝。為了讓這片重點歷史文化區重新煥發生機,HDESIGN受邀負責整個錦溪祝甸村古磚窯項目的室內設計,包含古磚窯文化館和主題民宿兩大部分。

一期的祝家甸村古磚窯文化館面向長白蕩方向臨水而建,提供了親水宜人的休閑環境。磚窯主體一層空間被規劃為輕餐飲區和小型主題課堂,二層空間為磚文化展示區、大型會議區等配套功能區,人們在光斑陸離的空間內,感受著輕松、自然、寧靜的氛圍。

在古磚窯文化館的一層廊下,設計師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的同時進行了多功能空間的重組,注入新的功能與業態,包含水吧、教室、會議室等,讓人們在此享受清閑的同時關注傳統文化的延展性學習。未來,這里還將作為鄉伴創客學院、民宿學院等培訓與交流空間,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一層的意大利米汀Emanuele餐廳,設計結合錦溪古窯獨有的地理條件,將窯洞升級成了中國首家集意餐、酒窖、雪茄吧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窯洞餐廳,為人們提供了一處別具一格的聚會休閑場所。

二期的磚窯文化主題民宿酒店與磚窯博物館隔水相望,共有十棟小單體,總計二十間客房,最高為二層建筑,為輕鋼框架承重體系設計,屬于典型的江南民居再造。整個民宿的室內設計主調以建筑主體為索引進行延伸,萃取江南水鄉文化、金磚文化及園林文化,旨在實現簡約現代與老舊傳統的和諧統一。

為了貼近原有村落的建筑風貌,民宿及院落的設計與周邊環境保持一致,保留了原先的院落空間,又針對新的功能進行了改造。設計師將以往對內服務主體建筑的輔房轉而向外側開放,形成了生動多變的街巷空間,使原本只作為交通空間的街巷可以承擔豐富的公共活動。
大堂區,除了使用大面積的落地玻璃,設計師采用天窗形式,為室內引入更多自然光線,伴隨一天內時間的變化,光影隨之在室內盡情嬉戲。而竹席與木結構打造的天花,為空間增添了幾許自然古樸的味道。

在材料的選擇上,HDESIGN設計團隊以磚、瓦、竹等當地鄉土材料為主,并突破性地將不同材料之間進行新的組合與搭配,展現現代設計感的同時,回歸材料的質樸之感。
室內大量使用產自當地、低碳環保的竹材料,清新自然的材料屬性賦予空間通透疏朗之感,意在表達一種崇尚淳樸與自然、注重人文關懷的現代精神;同時,局部空間以金磚作為飾面,表達了對祝家甸村燒磚歷史的致敬之意。客房的設計采用榻榻米、書房等多樣化的空間構造,配合不同主題的陳設,盡可能地將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予以細膩地展現。

設計師通過靈活的設計手法與創新的搭配構思,將磚窯文化以更加靈動的方式呈現于世人:“我們希望保留建筑原有的風骨,也希望通過建筑及其內部的形態來延續磚窯文化的內涵與價值,讓來來往往的人記住這里一磚一窯的故事,將來,這里會進駐更多的業態,成為更多鄉建者的起點”。磚窯主題民宿不僅是祝家甸磚窯文化的承載者,也是繼承者,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映在水面,照耀著這座帶有磚窯文化的建筑,不禁讓人感嘆一座城,一種技藝,一方靈動,傳承至今。(文/中裝協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