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村鎮以其獨特的建筑風貌、豐富的文化遺跡、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古樸的環境氛圍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旅游市場中的一支新生力量,那些保存較完整、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古村鎮吸引大批旅游者前去參觀。然而,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諸多古鎮開始在旅游熱中逐漸丟掉了生命、血脈、靈魂。
江南古鎮旅游熱度攀升
古鎮是地方歷史文化的綜合載體、社區居民的生活空間,滿足了游客對懷舊和真實性的需求,并且能夠提供一站式消費體驗,因而成為中國旅游目的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游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休閑度假式自由行成為日益主流的旅行方式,江南古鎮的旅游熱度攀升成為必然趨勢。尤其是臨山近水、古色古香的南方古鎮,更是成為冬末春初休閑度假的選擇。
來自螞蜂窩聯合標準排名最新發布的《2017最受歡迎十大古鎮》排行榜大數據顯示,江西婺源、廣西陽朔、湖南鳳凰位列榜單前三,安徽宏村、廣西黃姚、四川閬中、安徽宣城、江蘇同里、云南束河、貴州西江一同上榜。值得注意的是,該榜單上的數據顯示,陽朔的景點數量、酒店數量與餐廳數量均為十大古鎮之最。

此前,有業內研究分析稱,當前中國已開發的古城鎮旅游景區已形成了北方大院建筑群游、西北古鎮古村落群游等八大古村鎮旅游類型。其中,江南水鄉古鎮古村落旅游的開發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水準,擁有了周莊、同里、西塘、烏鎮等一大批國際級的古村鎮景區。隨著我國各地古鎮的進一步開發,古鎮旅游將成為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螞蜂窩旅游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稱,“發掘尚未被開發的原始小鎮,正在成為年輕人和深度旅游愛好群體間的潮流。”除了一眾老牌古鎮,更多商業化程度較淺的小鎮也將迎來發展機遇。
古鎮,在旅游熱中丟掉了文脈
古鎮是鑲嵌在江南這片沃土上的明珠,有悠久的歷史遺存,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積淀。隨著江南文化名鎮旅游熱興起,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諸多古鎮名鎮推陳出新,梳妝打扮,改舊貌換新顏。可是,熟悉江南名鎮的人,雖然感到她新了,美了,整潔了,卻失去很多。她失去雖然破舊卻是真正的明清建筑,雖然狹窄卻是原來的老街,雖然低矮卻是三百多年前的古橋。她還失去名鎮的歷史遺存,人文精神,市井風情。
細看如今的江南文化名鎮模式,看過幾處,似曾相識:都有一條新建或改建的明清一條街,仿古的民居,粉墻黛瓦,飛檐斗拱,青石板路;都有一條河,整齊的石駁岸,古老的石拱橋和新建的廊橋,沿河走廊懸掛著流行的大紅燈籠……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開發古鎮老街只是作為形象工程,投入巨資之后就著急收回成本,不斷地招商,推出商業項目,忽略了古鎮老街的文化底蘊。相同的仿古店鋪,賣相同的旅游紀念品,飯店里穿著明清服裝的女服務員笑臉迎客,當鋪和中藥鋪的柜臺后面穿長袍馬褂的掌柜撥弄著算盤珠子……沒有了古鎮真正的文脈實質,沒有了古鎮真正的市井百態、民俗風情,有的只是虛假的商業表演。

古鎮旅游未來的發展與轉型
經過多年的開發,許多古鎮型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區域性古鎮目的地已經進入了生命周期中的停滯期,出現了“成長中的煩惱”。和其他類型的目的地一樣,古鎮型旅游目的地現階段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問題。
隨著旅游者體驗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往那種“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已經不再受歡迎,游客更希望在一個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多做停留,深入了解和體驗當地的文化特色,尋找它的“來龍”與“去脈”。有識之士曾預言,多年后,當人們看慣看厭經過加工改建的“江南名鎮”,就會去尋找真正的“杏花春雨江南”,尋找未經開發的古建筑、舊風貌、原生態。
旅游轉型升級的本質是創新,創新的基點是理念創新。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古鎮旅游的發展將融合文化創意產品、農產品、收藏品等購物消費,文化體驗、娛樂活動、運動康體、養生理療、養老服務、會展培訓、祈福修學等服務消費,內涵和外延將更為豐富,古鎮旅游將呈現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
在新時期,“輕旅行、慢生活、深體驗、全健康”是社會環境與游客需求變化催生的新型旅游理念,這對古鎮型旅游目的地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當今的年輕人樂衷于做攻略,也樂意體驗不加修飾的古樸味道,一定程度的不便捷、不發達,或許反而會受到年輕人追捧。”馮饒表示,旅游古鎮應在保持原始風貌的同時,盡可能提高旅游設施與旅游服務的實力;而對于已充分開發的古鎮,如何保留住真正的古色古香,才是凸顯差異化旅游魅力的重點。
研究與實踐也表明,大部分旅游地都具有一定的增長極限和生命周期,達到成熟期的旅游城鎮除了要注重產品的推陳出新、加強營銷、保護環境外,還要實行旅游地增長管理策略,即以“政府有意識的計劃”,“在地方權限內影響速度、總量、類型、地點和未來的發展質量”,在管理方法上,提倡綜合運用市場導向、地方規范和法律程序手段,達到旅游目的地增長的有效管理,以實現長盛不衰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