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確定為全域旅游年。旅游主題年一直是全國旅游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全域旅游從一開始的旅游行業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上升到國家戰略,如今從國家戰略層面再次變成全行業年度主題。整個過程中,旅游產業鏈的相關主體也經歷了工作重點的調整變化過程。
那么,2018全域旅游主題年,應該怎樣打好全域旅游的新戰役呢?
啟動“鷹眼”計劃
打造“全域+人”的品牌體系
首先,“全域品牌的優質化”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抓手。在高質量發展時代,旅游品牌的建設變得越來越重要。只注重產品、不注重品牌的粗放式旅游發展路徑已經行不通了。雪鄉事件是對全域旅游的一個重要警示,是對全域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警示。雪鄉事件告訴我們,產品再好,失去品牌也會無法立足,而最好的品牌、最美的風景就是人本身。
在旅游品牌建設中,活動打造是一個重要的環節,2018是全域旅游主題年,這一年各地將會舉辦各類活動來響應主題年,在常規化的節慶活動中,也可以植入全域旅游的主題,形成以節慶帶動全域旅游的新模式。
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各地旅游局可以與專業品牌營銷機構進行合作,一方面加強文明、安全的環境營造,另一方面,打造充滿創意的“全域+人”品牌體系。將“美麗中國”的宣傳理念與“全域旅游”的品牌體系結合起來,用全域旅游品牌體系落地踐行“美麗中國”的主題。在這個意義上,“全域旅游主題年”是對“美麗中國”整體旅游形象的不斷深化和細化。做好“全域+人”的品牌體系是“美麗中國”走向世界的基礎保障。

變革旅游規劃設計思維
打造“全域+分眾”產品體系
全域旅游已經發展了好幾年,各地政府對全域旅游的積極響應首先體現在全域旅游規劃設計的業務量增長上,但是,在全域旅游規劃設計方案中,最難的并不是大眾化產品的打造,而是分眾化產品的打造,全域旅游的覆蓋面較為廣泛,涉及到多個景區,甚至多個目的地的疊加。如果是省級市級層面的全域旅游規劃設計,那其覆蓋面更是寬廣,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為“全域”中的不同“域”找到分眾化的產品定位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這是全域旅游規劃設計最終落地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桿,失去這個標桿,全域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就難以轉化為目的地發展的實效。
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旅游規劃設計師首先要堅持市場導向的產品設計理念,充分重視目的地的市場分析,從市場角度來進行資源轉化和產品創新,最終改變目的地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其次,旅游規劃師要樹立優質旅游時代的資源觀,優質旅游時代的資源觀高于傳統的資源觀,是對傳統資源和非傳統資源的統籌利用和統籌創新。
強化全域統籌管理
打造“美好全域”服務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全黨的奮斗目標。”“美好生活”成為了全域旅游的新語境和新要求。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好全域”就成為了全域旅游的新內涵。而“美好全域”的實現依賴于全域統籌管理,在地方政府現有的行政體制下,條塊化管理形成了一些的管理盲區,這些管理盲區也是很多不文明旅游行為發生的土壤。
未來全域旅游的推進,需要持續地把旅游作為一把手工程,讓旅游的一把手工程常態化、持續化,從一把手的角度統籌全域服務體系的構建,并且加快在各地落實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體制建設,打造出“美好全域”的服務體系。在這個意義上,“全域旅旅主題年”不僅僅是旅游局的主題年,也是地方政府各部門的主題年。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示“要像抓‘廁所革命’一樣,不斷加強各類軟硬件建設,推動旅游業大發展。”這一指示表明,旅游業進入了深化細化的發展階段,把全域的每個細節服務做好,是各地一把手的重要職責,細節是全域旅游發展的根本和基礎。對于旅游產業鏈上的各類第三方服務企業和地方政府而言,就是要建立起“甲方+乙方”的工匠精神協同模式,無論是第三方服務企業,還是地方政府、投資者,都要把全域旅游的頂層設計落實到具體細節中,產生具體的效益,為每一個目的地的游客和居民帶去滿滿的獲得感。

加快區域產業融合
打造“全域共榮”業態體系
從微觀角度來看,全域旅游的發展是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在國家高層的戰略部署中,高質量發展成為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就是為地方經濟找到全新的發展模式,全域旅游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通過全域旅游能夠探索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能夠探索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全域旅游是產業融合的一個載體,而產業融合必然帶來業態融合,業態融合必然形成全新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以鄉村地區為例,全域旅游的推進,將會對鄉村地區的傳統生產方式進行改良,使得原本短促的產業鏈條拉長,產業附加值增厚,農民收入增加。從城鎮化角度來看,也實現了就地城鎮化,改變了農民背井離鄉的命運。如果做得足夠好,甚至還能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形成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局面。
對于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傳承的鄉村來說,三產融合也為歷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產業基礎,使得傳統的歷史文化與現代產業文明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呼應的關系,產業活力與文化活力相互激發,產業創新與文化創新相互激發,最終促進了鄉村地區的整體發展,形成現代化、高質量的鄉村經濟體系。(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