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強特色小鎮的培育工作,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這些特色小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旅游小鎮。與此同時,我國的旅游業呈現新的發展趨勢,也迎來了全域旅游發展的新時代。
2016年初,國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在此背景下,特色小鎮建設如何與全域旅游理念相互融合、創新發展,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全域旅游與特色小鎮融合發展的基礎
全域旅游是把一個區域整體當作旅游景區,是空間全景化的系統旅游,是旅游發展理念、發展模式上的根本性變革。
從供給側來看,特色小鎮為全域旅游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2016年10月,住建部正式公布了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等127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這些特色小鎮形態各異,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很多都具備發展旅游業的先天稟賦。很多小鎮已經形成產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帶動上下游多個產業發展,實現收益上的乘數效應,為全域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從需求側來看,全域旅游為特色小鎮帶來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旅游產業涉及110個關聯產業和部門,其中關聯比較密切的有29個產業和部門。據統計,旅游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達八成,對民航、鐵路、汽車客運業的貢獻率達九成。全域旅游由于各行業和各部門的融入,居民共同參與,發展全域旅游將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體形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區域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我們發現大多數特色小鎮都可與旅游業在不同層面結合起來,歷史文化、城郊休閑、資源稟賦、生態旅游型的特色小鎮通過發展文化交流、景點觀賞、休閑娛樂為主的旅游業,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金融創新等可通過產業旅游,直接或間接創造經濟效益;時尚創意型特色小鎮可創造綜合效益。除上經濟效益,全域旅游還有助于特色小鎮創造品牌效益,傳承傳統文化,讓特色小鎮的地方文化、民俗風情、商業價值、傳統手工藝傳承下去,推進特色小鎮的文化創新。

特色小鎮如何發展全域旅游
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抓住全域旅游兩大核心理念——“旅游+”和“互聯網+”。
“旅游+”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多產業,通過旅游把人有效地聚集到了目的地,從而發生讓農業、工業、文化、教育、養生、養老等產業轉化為消費項目。旅游是通道,是核心的渠道結構。
旅游是一個無邊界的產業。“旅游+”,是多方位、多層次的,“+”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旅游+”具有“搭建平臺、促進共享、提升價值”的功能,以巨大的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為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平臺,“旅游+”是實現全域旅游的最根本措施,也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隨著經濟社會和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的內容越來越多,以“旅游+”為背景的泛旅游產業整合涉及很多行業。這里所指的“+”,可以是工業、農業等大產業,可以是創客、教育、文化、養生、養老、休閑運動等具體產業,也可以是互聯網、交通、購物等關聯性產業。任何一個所加的產業,都可以單獨支撐起全域旅游的特色,也可相互疊加,起到更好的支撐作用。
旅游是一種移動生活方式,互聯網助推旅游成為智慧化的全新移動生活,成為一切產業融合的主渠道與通路結構。互聯網、物聯網的盛行,線上線下聯動發展,移動APP的出現與發展,都將促進旅游產業融合、旅游體驗智慧化、旅游方式轉變、旅游消費升級。“互聯網+”作用于旅游、以及“互聯網+旅游”的實現途徑主要體現在旅游大數據、旅游產品、旅游營銷、LBS、旅游服務、旅游管理、旅游未來等方面。
特色小鎮應參與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
“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就是以地方行政區為范圍,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典范,是整合區域范圍內一切可資利用的旅游吸引物資源,是一個能夠全面動員資源、立足全面創新產品、可以全面滿足居民生活及游客體驗需求、旅游產業拉動效應明顯的旅游目的地。
“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主體為市、縣地方人民政府,考核的六大指標為:一是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二是旅游從業人數占本地就業總數的比重20%以上;三是年游客接待人次達到本地常住人口數量10倍以上;四是當地農民年純收入20%以上來源于旅游收入;五是旅游稅收占地方財政稅收10%左右;六是區域內有明確的主打產品,豐富高、覆蓋度廣。
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特征包括:旅游吸引覆蓋廣泛、區域旅游形象突出、旅游設施服務完備、旅游業態豐富多元、產業拉動效應明顯、居民游客體驗雙贏。
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戰略路徑:一是產業圍繞旅游轉:推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共生共榮,旅游關聯產業在布局中需充分考慮旅游業發展的需要。二是產品圍繞旅游造:圍繞市場需求,著力構建主打旅游產品,實現產品圍繞旅游造,打造產品的全域化發展。三是結構圍繞旅游調:加大旅游人才培育力度,鼓勵招商引資,旅游業引領第三產業比重加速提升,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四是功能圍繞旅游配:區域功能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緊密圍繞旅游業發展合理配置。五是民生圍繞旅游興:切實增強區域旅游產業實力,使旅游業成為改善民生的主力。(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