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域環境的角度來看,鄉村旅游最適合打造小而美的旅游產品,中國大多數鄉村都分布在山地地區,山地地區的地域環境最適合小而美的旅游項目。那么,如何在鄉村地區發展小而美的旅游項目呢?
一、打破傳統的產品思維,把鄉村旅游做成居游共享的項目
傳統的鄉村旅游是一個小旅游的概念,要么是把鄉村旅游做成簡單的農家樂,要么是把鄉村旅游做成一個單純的景區。在休閑度假時代,鄉村旅游不再是一個旅游的概念,而是“旅游+”的概念,是在旅游引領下的鄉村全域、全面、全民、全時發展。如果說對于一個大城市來說,搞全域旅游有點難度,對于鄉村來說,全域旅游恰恰是最好的實踐沃土。
因為鄉村的多規合一是最容易實現的,鄉村的多部門協調也是最容易實現的,鄉村的全要素統籌開發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所以,在鄉村進行全域旅游,必須打破傳統的產品思維,從居游共享的角度來落地每一個項目。以停車場為例,在鄉村全域旅游建設過程中,每一個停車場的車位都要考量到居民使用和游客使用的便利,讓停車場既能服務于居民日常生活,也能服務于自駕游客。

二、打破對大項目的盲目追捧,把鄉村旅游做成小而精的標桿
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小而美的項目。如果大家都去做大而全的項目,勢必會讓一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因為過度投資的背后就是重復投資,重復投資的背后就是同質競爭,同質競爭必然帶來行業的受損。在很多鄉村旅游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領導急于做出成績,習慣在行政主導下引進大項目,這樣的做法,如果是在鄉村旅游發展初期,可能是適合的,因為大項目可以快速形成區域性的競爭力。
但是,在中國旅游業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發展時期的條件下,很多地區的旅游目的地格局已經相對穩定。一個鄉村要在區域競爭中形成優勢,就不能再靠引進大項目了,因為大項目本身的同質化競爭也非常嚴重。唯有小而精的項目能夠幫助鄉村旅游建立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三、打破旅游和農業的界限,把農業項目做成小而精的旅游項目
我國的大多數鄉村都還保留著傳統農業的根基,農旅融合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途徑。以農莊為例,就是農旅融合的最好載體,農莊里的水果不僅可以采摘,還可以二次加工做成食品和飲料。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在農莊周邊建設小而精的民宿項目,通過民宿來形成地方特色,植入民風民俗,形成留客的住宿體系,并且通過住宿來增加游客的二次消費。在鄉村農旅融合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鄉村廊道。鄉村的旅游資源一般都是比較碎片化的,只有通過廊道可以將碎片化的旅游資源串聯起來,讓游客在鄉村廊道中享受慢游之美。

四、打破淡旺季的限制,把節慶活動變成鄉村旅游的常態
活動是鄉村旅游的一個重要亮點,活動也是傳承鄉村文化的活態產品。節慶活動的存在也為鄉村旅游的線路串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節點。除了景區、民宿、交通,再加上活動之后,鄉村旅游線路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對游客的吸引力也會進一步增強。節慶活動還能豐富鄉村旅游的品牌體系,鄉村旅游的品牌體系比較復雜,村鎮政府有自己的營銷平臺,農戶有自己的營銷平臺,投資企業也有自己的營銷平臺。而鄉村旅游的競爭要求,決定了整體品牌的打造是一種必然,借助節慶來打造鄉村旅游的整體品牌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