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能稱之為“家”的優秀建筑,不僅要能解決人們生理休息、安全的需要,更應滿足人們心靈的慰藉。換言之,就是能夠滿足人們精神寄托和歸宿。這也是設計的最高境界——回歸人性。
“院子”是中國人幾千年的生活載體,它是中國人文化與情感的積淀傳承。盡管在高樓林立的今天,國人在心底依然對“院子”情有獨鐘。尤其是年齡稍長的人,對院子有著不釋地情懷,而且這種“院子情結”已經滲透到血液里。

中國的“院子文化”和西方的“居住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華傳統文化不僅重視與自然的天人合一,而且極其重視血脈親情。換言之,是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家族觀念。自古接受儒家思想的國人,將幾代人同堂而居的大家庭視為一種福氣。而這個大家庭通常是在一個院子里邊居住,無疑院子就成了中國人綿延至今的居住情結。
而對于成都這座歷史名城來說,院子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以錦里、寬窄巷子、文殊坊為例,它們堪稱成都文化地產的代言人;它們游弋在建筑音樂,商業與文化之間;它們以建筑的名義,積淀文化,并以此沿襲對這座城市的紀念。

錦里·民俗的記憶
錦里作為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如今的錦里為成都人營造出了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為外地游客欣賞蜀漢文化打造了一處平臺。它用歷史的眼光把建筑與文化,商業與民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讓古老的祠堂又重新煥發了新的活力。

寬窄巷子“最成都”
自從寬窄巷子重出江湖之后,她便成了休閑成都最好的“代言人”。寬窄巷子她由井巷子、窄巷子和寬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她是成都歷史最久遠的所在。
但如今,除了這些已經被開發成為商業重地的古街外,你是否還能說出成都其他民居院落的名字?現在人們幾乎都被困在鋼筋水泥的房子里,幾乎沒有什么情感上的交流,缺少院子文化的熏陶,缺少文化的傳承。近年來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圍城”下的城市院子文化面臨吞噬的尷尬現狀。隨著城市不斷“長高”、“長密”,現代城市居民正在逐漸失去很多與院子接觸的時間,院子生活在城市里已珍稀難再,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對院子的渴望也越來越深。

建筑是無聲的語言,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優秀的建筑其本身就極具人文內涵,能發出震撼心靈的語言,即“好建筑自己會說話”。能稱之為“家”的優秀建筑,不僅要能解決人們生理休息、安全的需要,更應滿足人們心靈的慰藉。換言之,就是能夠滿足人們精神寄托和歸宿。這也是設計的最高境界——回歸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