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特色小鎮的發展方向已逐漸清晰,可以分為康養、生態、體育、教育、文化、科技等幾大類型。依我國特色小鎮的落地情況來看,教育小鎮的落地最少,依舊處在探索階段。
教育小鎮是指多種教育機構在空間上集聚、整合,通過教學資源的共享、合理配置,有效推動城鎮化發展的開放式教育園區。
教育小鎮的發展往往作為城市的文化功能區,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形成一個集人口、信息的空間系統,推動服務、生活配套完善和城市擴展。在特色小(城)鎮的大背景下,規劃和發展教育小鎮時,盡量最大限度地考慮與產業園區對接,依托教育小鎮形成集教學、科研、實踐的綜合型城市功能區。
由中國現有教育小鎮發展可以看出,教育小鎮的核心亮點在于要有獨特的教育模式或教育理念,突破固有教育形式的桎梏,以此吸引人流聚集,形成教育小鎮的發展基礎,還要有完整的配套設施、公共服務。教育小鎮也屬于特色小鎮,因此核心也是產業,教育小鎮要以教育產業為主導,發展融合商業、休閑服務業、教學研究、課程開發、實踐基地等多種形式的復合型教育產業群。

中國未來教育特色小鎮
中國未來的教育小鎮應該是基于未來新型教育模式的基礎上誕生的,未來的教育應不再是應試教育,而應該突破傳統教育體制,充分結合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優勢,既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的教育方式。
未來教育還應與時俱進,顛覆現有的教學與學習體驗,與科技、網絡、大數據等結合起來,從教育的內容、工具、形式、方式等充分運用科技進行教學模式升級。
未來的教育要重視啟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激情,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包含藝術、自然科學、社會實踐等多維度的教育,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探索、研究與舉一反三的能力。
未來教育小鎮應順應社會發展,融入特色小鎮的理念,以教育引導空間規劃,結合市場力量培育未來教育產業群,打造特色教育小鎮。
總體來說應具備生態、文化、科技三方面的融合發展。
生態:
教育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一種,具備旅游的性質,因此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基礎。依據地形地貌,開發建設戶外運動體驗區、戶外實踐教學基地、植物園等與自然相結合的場地,一方面與未來教育的理念相吻合,讓學生走出教室去學習,在實踐中、操作中去探索、研究,得到學習的真正意義與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為游客提供短暫休憩的場所,以及休閑娛樂的地方,特色景觀還能作為觀賞物。讓教育與旅游有機融合、協調發展。
文化:
文化是教育行業是珍貴的瑰寶,是提升學生內在人格、氣質的有力媒介。教育小鎮的文化建設應注意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特色文化的突出和創新,并充分調動當地居民的積極性與參與性,為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通過文化長廊、亭閣樓榭等形式將文化展現出來,作為休閑、娛樂、休學、陶冶的功能空間,也能吸引游客,弘揚地域傳統文化。
科技:
科技在任何時代都是第一生產力。現代教育以及未來教育都應該依靠科技,實現現代化教學,利用多種科學技術,在教學方式、工具、場景等方面實現教學進步。“未來教育”關注青少年的潛能激發,其空間載體能滿足使用者的學習、休憩、游玩、互動等多種功能。“未來教育小鎮”致力于為人們提供正式化和非正式化兼具的學習環境,并導入現代科技元素,積極創造一個功能豐富的交互式體驗空間。從技術手段來說,小鎮引入了如VR體驗、大數據展示、云教育平臺等高端的科學技術,不僅為“未來教育”提供了技術基礎,還對教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延伸發展產生了推動的作用。科技化是未來教育至關重要的一步,它促使教育產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從模仿走向創造、從單一走向整合,是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一次從內而外的變革。
現代理念和技術元素的注入符合特色小鎮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化升級需求,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特色小鎮的持續健康發展添上了現代化的想象力并提供了一條明晰的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