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時節,中央發布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號文件,文件以繼續破解“三農”問題為基調,以經濟、生態、文化、政治、社會“五位一體”總布局為支撐,對今后3年,乃至2035年以及2050年的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其間多處直接或者間接涉及到旅游業的內容;而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旅游業也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舉措。
鄉村振興總要求有“五句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產業興旺被放到了第一的位置。“三農”問題說一千,道一萬,首先是要解決農業、農民、農村的經濟來源問題。在鄉村地區,絕對不可能再向過去一樣通過鄉鎮企業搞工業來實現經濟振興,因此鄉村經濟來源一是國家轉移支付的財政投入,二是靠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自身的收入,三就是靠以旅游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發展。

另一方面,國家的財政投入并非鄉村內生的經濟動力;而提升農業的意義更大程度在于“無糧不穩”的國家戰略,同時,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提升,農業本身吸納農民的數量減少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比如美國用1%左右的農民養活了3億的人口。
當然,美國農業實行的是大農場式的農業,在中國多數鄉村地區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未來中國的鄉村振興的路徑絕不是單向度地將農村人口轉移為城鎮人口,讓鄉村成為少數農場主和農業工人的領地。這就意味著要求鄉村地區實現產業興旺并保持一定的人口規模。對這樣一個必選項,就必須通過在鄉村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實現經濟的導流以及人口的導流,讓更多城市游客走進來,讓更多傳統農民和現代農民留下來。
正因為如此,一號文件在產業興旺中明確要求“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除此之外,在鄉村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和發展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等,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借助鄉村旅游搭建的市場新渠道。而在一號文件生態建設部分,涉及到的產業發展內容,幾乎全部與旅游業相關。
文件明確規定,“加快發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濕地觀光、冰雪海上運動、野生動物馴養觀賞等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創建一批特色生態旅游示范村鎮和精品線路,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梢姡糜螛I是與“鄉村宜居”最為兼容的產業,也是將鄉村生態資源轉化成經濟來源的首位產業。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將旅游業作為鄉村經濟振興的主體產業,穩步提高旅游經濟在鄉村經濟中的比重,通過特色旅游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