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目前越來越多傳統居家老年人對于養老觀念的轉變,旅游養老漸漸成為豐富現代老年人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符合老年人生理特點的旅游+養老,就是現在的旅居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若要能夠融合度假、休閑、養生、觀光等旅游形式于一體,讓老年人達成身體與精神的雙重養護,自然要先讀懂究竟何為旅居養老。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2億,占總人口的14.3%,在老年人口中,有相當比例的老年人有較為充裕的積蓄和較強的購買消費能力,渴望通過旅游提升生活質量,最主要的表現在隨季節和氣候的變化,老年人選擇環境更為適宜的地方度假。除了傳統的跟團短期出游,目前國內有以下幾種旅居養老類型最具有代表性。
候鳥型:
顧名思義,老年旅游者如候鳥一樣,在相應時段選擇短期移居到不同的地域,這被業界普遍認為是旅居養老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自然風景優美、環境宜人是能否成為這類旅居養老者所選目的地的重要指標。現今,冬季避寒,自然會去海南、廈門等溫暖地帶;夏季避暑,如大連、青島等北方濱海地區則成為首選。歷史文化游,如西安、北京等成為首選。這一旅游類型的特點就是季節性強,需要較為頻繁地轉移。
鄉村型:
郊區鄉間清新的空氣和幽靜的山林、田野,能夠滿足很多老年旅游者親近自然、崇尚養生的生活追求,是山水養生、森林養眼的高品質旅居養老目的地。鄉村型旅居養老是一種特殊的旅游形式,選擇這種形式的老年人多數會與村中農戶簽訂一個較長的居住協議,在國內的崇明島和浙江天目山都能找尋到農家旅居養老項目。

周游型:
選擇此類型的代表人物當屬著名的旅游達人,兩位已年過花甲的老人——張廣柱和老伴王鐘津。他們是北京居民,2008年開始,老兩口以自助游的形式,用了四年時間,游覽了40多個國家,他們笑稱在路上找到了“二次初戀”的感覺。花甲背包客的故事激勵了更多的銀發族勇敢出發,攜手一同去看廣闊的大千世界。
中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不少退休老人都想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順便養老多好,旅游養老受到越累越多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