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綜合體”的認識,始于城市。“田園綜合體”的出現,帶給國人一個全新概念的同時也引發討論與思考,尤其當這個概念被寫入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之后,一時間,更成為中國鄉村發展話題的熱議焦點。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一方面,它是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文旅為驅動,以原住民、新住民和度假客群等幾類人群為主形成的新型城鄉互動社區。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文化聚集、組織、開發、融資、管理和運營的平臺。田園綜合體的愿景,是依靠這個平臺來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目標,發揚地方特色、繁榮地方經濟、保護生態環境。

目前的中國,是一個城鄉二元社會。城市正在進入更新階段,原來的城鎮化是向城市集聚的過程,但現如今,原來城市化的基礎上產生了逆向發展的趨勢,不再把人往城里趕,而是城鄉融合,就地集聚。這時候,以“新田園主義”為理論指導的田園綜合體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成為新型城鎮化的一種探索模式。
城鄉一體化,關鍵是人的一體化。目前的概念里中國只有兩種人,城市人和農村人,鄒迎晞針對“田園綜合體”的核心人群創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種人“新農人”的概念,因為“鄉村倫理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失的,本身的文化斷裂,靠自己衍生很困難”,所以需要城里人到農村去,真正有文化的人帶著資本和智慧到鄉村去,利用資源帶動鄉村建設,帶動返鄉創業,帶動大學生田園實踐。其間,田園綜合體模式的受益者是農村人,使用者和消費者來自城市,城鄉融合在這樣的場景中得以實現。
田園綜合體雖然是鄉村振興的可探索模式,但不能把它當成是扶貧項目。在這個模型中,除了農業,文旅是一個重要驅動,周邊如果沒有足夠的人群和消費存在,田園綜合體是難以成功的。

對比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還不足的三線或以下城市,在核心城市周邊開發田園綜合體才能保證最有效,鄒迎晞認為:“目前這個階段,田園綜合體應該在保證成功和示范性的前提下,嚴選更容易成功的地址來投入時間和精力。”而今中國大地興起的田園綜合體風潮仍處于實踐的初級階段,更多產生實際效益,維持運營,朝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的項目誕生才能讓這種模式成為振興中國美麗鄉村的解決之道。
從農村到城市,再從城市回到農村,田園綜合體在探索城鄉一體化的道路上,意味著回歸、再造、復興,它使人產生對未來美好生活場景的想象與憧憬,這種生活理想,不無可能。然而,它畢竟又是中國社會歷史上一個剛起步的實踐,如何確保田園綜合體建設既能創新突破,又不走偏變成千篇一律沒有特色的度假村或特色小鎮,對地方政府和產業實踐者都是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