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從去年開始“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這兩個詞就頻頻出現在我們眼前。粗劣的看上去我們所說的“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只不過一個偏向于小鎮生活,另一個偏向于農家生活。但是,實際上這兩者的關系并不是這么簡單。
首先,我們來說說兩者的不同之處。兩者的不同可以總結為四方面:性質方面、功能方面、主體方面和內容方面。
這兩者雖然有不同,但是也沒有十分嚴密的界線。有專家表示,田園綜合體與農業特色小鎮天然契合,當前農村發展建設面臨集體經濟疲軟、勞動力空心化、基礎設施不全等痛點。田園綜合體簡單來說就是補錢、補地、補機制、補固定資產,這些都是當前農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的瓶頸所在。

以田園綜合體為方向的農業特色小鎮,內涵是新業態、方向是新產業、構成是新農民。“田園綜合體”可規避農業特色小鎮風險。特色小鎮想要健康存活,就要尋找一個不依賴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的,有更大成長空間的領域,并且不破壞環境,不消耗更多土地資源的地方。
開發建設“田園綜合體”,第一要市場好;第二要環境好;第三要政府好。而農業特色小鎮最好的可行性模式,就是“田園綜合體”。所以,“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兩者之間總是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一、尋找戰略結合點
1、特色小鎮是田園綜合體的戰略前身
培育特色小鎮,主要是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建設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有利于增強小城鎮發展能力,加快城鎮化進程;有利于改善城鎮發展面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有利于挖掘優勢資源,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難題。
上面所提到的就是與田園綜合體有關的“三農”問題,當然,2016年相關部門還沒有提出“田園綜合體”這一概念。
2、兩者戰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化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田園綜合體戰略同樣提到了“新型城鎮化”,這與特色小鎮相關聯。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尋找形式結合點
田園化小鎮,生態小鎮,特色小鎮——城鎮化升級版;養生田園,鄉村旅居,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升級版;前者有田園,注重田園化;后者是小鎮,不可過于城市化;最后都向田園化、生態化、產業化、循環化、綠色化靠攏;特色小鎮+特色田園綜合體=后工業革命時代新型社會發展形態。
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互融,形成后現代社會形態,田園小鎮生活實際上是一種后現代社會的表達方式,未來城市社會無底、無形、無邊,其實就是由各種各樣的小鎮所連接而成的區域空間。

三、尋找共同著力點
1.首先,是融合共享
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速,中國進入后工業革命時代,城鄉社會全面融合,城市反哺鄉村,鄉村生態共享,社會轉型升級、全面創新的新階段。一個完善的田園小鎮,是一個包含了農、林、加工、制造、餐飲、倉儲、金融、旅游、康養等各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復合體。
2.其次,是城鄉一體
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利于培育農業農村和城鎮新興產業發展新動能,加快城鄉一體化,推動城鄉實現歷史性變革。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模式,為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聯動發展提供了新支點。可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通過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帶動園綜合體資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得城與鄉、農與工、生產生活生態、傳統與現代在田園小鎮相得益彰。
3.第三,是生態田園
在發展生產、壯大產業的同時,為現代城鄉居民探索多元化的生產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園特色,又實現現代居住功能,為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最佳空間;田園風光、鄉野氛圍、業態功能等,加之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循環農業模式,能夠更好迎合和滿足城市居民對生態旅游和鄉村體驗的消費需求,使生產、生活和生態融合互動發展。
4.第四,是田園城市
生態是基礎,是本色,因為特色小鎮位于城鄉之間,故一定要有田園風光,以及基于特定產業和地域特色風俗文化之上的特定建筑風格、風貌,正所謂與“山水林田湖”相融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