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
特色小鎮“發源地”就在浙江,2014年10月,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在參觀云棲小鎮時提出:“讓杭州多一個美麗的特色小鎮,天上多飄幾朵創新‘彩云’。”特色小鎮概念首次被提及。
2015年12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大有重要意義。浙江著眼供給側培育小鎮經濟的思路,對做好新常態下的經濟工作也有啟發。”
在全國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是2016年7月由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目標是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
中央經濟會議在部署2018年重點工作時提出,區域協調發展要“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這是特色小鎮一詞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亮相,對于特色小鎮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魂”在文化:于特色小鎮而言,文化是特色的標志,更是其靈魂所在。
在大多數城鎮尋找具有地方特色和經濟發展潛力的產業并不難,相比之下與地方的歷史民俗、文化風貌實現有機融合發展,讓文化成為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同時提升產業的含金量才是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的靈魂。
2017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的《關于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特色若干問題的通知》強調,彰顯特色小鎮特色,不盲目拆老街區,不盲目蓋高樓,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不能生硬地“造名字”,更不能憑空“戴帽子”。在浙江省,一部分本身具有強大生態、歷史等文化資源的特色小鎮或依托傳統戲曲、音樂舞蹈、美術書畫等藝術門類,或深入發掘茶葉、絲綢、黃酒、青瓷、木雕等傳統工藝,實現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等融合發展。如絲綢小鎮相關產業植根于4000余年歷史的桑蠶絲綢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傳播互促互進。另外一些小鎮以強大的IP運營能力,導入書籍、壁畫、電影、動漫等文化要素,從無到有打造文旅類小鎮。例如巧克力甜蜜小鎮以巧克力“體驗”和“文化”為理念,游客不但可以觀賞巧克力流水線生產全過程,同時還能了解到巧克力從起源到全球化的種種文化細節;再如信息港小鎮、云制造小鎮、物聯網小鎮等特色小鎮依托互聯網文化,建設信息產業集群,打造出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網絡IP。
文化部“十三五”規劃特聘專家彭中天強調,一些地方在城市化進程留下了太多遺憾,如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不力,歷史記憶、城市機理蕩然無存;建設理念貪大求洋,造成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設計規劃重城而弱市,一味攤大餅,規模而不經濟。建設特色小鎮就是要傳承和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把根留住,把民族記憶留住,把鄉愁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