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縣千斤鄉大楊灣村,你會發現這里有一個占地100平方米共有4個展廳的村史陳列館。毛澤東選集、老報紙、老唱片、油罐子、織布機……在大楊灣村史陳列館里,這些漸漸淡出人們視野的老物件和一些農耕器具成了展品。
大楊灣村的村委會主任王志祥說,這些都是村民們以前用過淘汰下來的,聽說要建村史館,都自發從家里拿了過來。1968年的人民日報,1966年的中共新縣縣委文件,1969年的紅旗雜志、油燈、紡車等這些資料和器具上帶著紅色的記憶和濃濃的鄉愁。

村史陳列館就設立在村辦公樓內,如今,在這間不大的房間內,就能體會到紅色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歷史與魅力。館內及墻壁四周還陳列著與該村歷史等相關的文圖展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我們曾經使用過的物件消失了,建這個館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農村的歷史,讓歷史文化浸潤美麗鄉村,憶過去,看今朝,展未來。
“這個是我們農民自己建起來的村史館,或許是目前全市和全縣唯一的村史館,卻凝聚了一個村莊幾代人在艱苦自然環境中求生存的拼搏精神和智慧。我們的村干部一代接著一代都保留了珍貴的檔案資料,這些資料有好多內容都體現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通過組織大家參觀我們的村史館,會激勵我們的群眾向先輩學習,更加埋頭苦干,增強廣大貧困群眾盡快脫貧的信心,相信一個具有歷史悠久、奮進創新的大楊灣村,必將更加美好。”負責管理村史陳列館的村干部楊大平說。
“目前,我們縣和其他縣的干部群眾已到我們的村史陳列館參觀有50余次,他們普遍認為,建一個村史陳列館,既能夠弘揚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帶動當地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彰顯了大楊灣村獨特的文化底蘊。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收集和完善各種歷史資料,寫一部大楊灣村村志,在布展上下功夫,積極打造‘留得住鄉愁’的現代化新農村。”大楊灣村的村委會主任王志祥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