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山下,高鐵站旁,千年老縣治與一束束貼地飛行的“白色精靈”相遙望。
湖州德清乾元鎮,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因2016年在全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上的精彩“首秀”,其“書香文化”的獨特魅力引來關注。
城市化大浪潮中,古樸小鎮如何逆流而上,在特色小鎮林立的浙江脫穎而出?如何借梯登高,打造書香小鎮?
3月3日,乾元鎮舉辦書香小鎮傳承與創新發展論壇,邀請省內外諸多專家學者、企業家,就抓好文化挖掘以及產城融合等問題,建言獻策。乾元鎮打造特色小鎮的定位也逐漸明晰。

乾元的底氣
乾元有山有水,乾元山、百梁山等群山懷抱,東苕溪滾滾而馳。作為老縣治所在,這里經濟基礎良好,生活配套齊全,穿境而過的杭寧高鐵,給當地帶來巨大的人氣。
可是,建設“美麗城鎮”,乾元的側重似乎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文化”——這是一股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深入骨髓靈魂的力量。
乾元有自信。“七十二條半弄堂”,條條都訴說著動人故事,演繹了別樣風景。
這里人文薈萃,出了徐、胡、談、蔡四大文化家族。像徐家,一門五翰林;談家,曾做過宋朝帝師;蔡家,在清代出過三狀元。
這里“德文化”濃郁,“孔愉放龜”出自乾元,如今,成為德清百姓崇德向善的文化起源。
這里人才輩出,清末著名文學家、經學家俞樾,清代著名學者戴望,現代電影藝術家沈西苓,紅學大師俞平伯等,均出自乾元。
自2015年起,乾元鎮率先啟動德清“美麗城鎮”建設,仔細梳理文化脈絡傳承,以書香文化、弄堂文化等為基礎,打造“書香小鎮”。
在余不弄,青瓦白墻,石廊木檐,明清古建筑雛形初現。未來,這里將建起國學圖書館、乾元文史館和非遺館。
“乾元的老宅舊路,我們將盡可能恢復原樣。”乾元鎮宣傳委員戴吉強說,像國學圖書館,舊時曾是徐家的修吉堂,是篆刻、印刷、出版書籍的地方;文史館和非遺館是徐家老宅翻新修繕而來的。

浙江的經驗
特色小鎮是浙江的一項創新之舉。去年全國“兩會”上,“特色小城鎮”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什么從浙江起步的特色小鎮經驗,會引起全國關注?
一個共識是,浙江打造特色小鎮,堅持走差異化、特色化之路。即便是文化主導的特色小鎮,其內涵也不盡相同,近年來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余杭“夢想小鎮”,多處各級各類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比如,國家級文保單位“余杭四無糧倉”陳列館,是全國第一家以糧食倉儲為主題的博物館。
龍泉青瓷小鎮,積極打造“藝術眾創空間”,“青瓷元素”融入產業轉型、產品創意、小鎮提升等各個方面,文化旅游風生水起,成為龍泉青瓷對話世界的一個窗口。
蓮都古堰畫鄉小鎮,擁有浙江省保存最為完整的生態河川景觀以及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濟堰。小鎮挖掘古堰文化、船幫文化等文化資源,助推當地旅游發展。
在2016年底召開的浙江省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現場會上,余杭“夢想小鎮”等20個特色小鎮入選浙江省首批20個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示范點。
“特色小鎮建設一定要有自選動作,要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氣質。”會上,浙江省文化廳負責人表示,特色小鎮要立足長遠、因地制宜,充分發掘本地建筑特色、產業特點、歷史傳統、人文性格等,才能保持長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古鎮的新機
論壇期間,浙江省文化旅游、書畫藝術等方面的專家學者走進乾元,一探千年古鎮的蛻變,把脈老縣治的新發展。
“乾元出了許多進士和狀元。行走其中,能感受到這里非常濃厚的書香遺跡,以及源遠流長的書香氛圍。”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主任、教授趙幼強對乾元書香文化印象深刻。
趙幼強表示,城鎮發展需要建立在具有深遠文化意義的基石上。乾元打造“書香小鎮”,表明當地政府部門的定位既契合當地特色,又迎合時代需求和社會發展方向。
“乾元鎮近滬臨杭,產業蓬勃發展,生態宜居。希望各位嘉賓能借此機會,為乾元打造‘書香小鎮’群策群力;通過大家牽線搭橋,吸引更多客商來乾元投資。”乾元鎮黨委書記金明龍直抒胸臆。
金明龍表示,打造“書香小鎮”是乾元“美麗城鎮”建設的最終目標。乾元希望引進文創、旅游、教培等產業,實現古鎮文化與創新文化深度融合,真正把乾元打造成江南第一書香小鎮。
論壇上,乾元鎮、德清文旅集團、萬科集團下屬萬創產城有限公司舉行三方戰略協議簽約儀式,未來將合力打造乾元“書香小鎮”。(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