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被一窩蜂扎堆做的事情,往往容易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結果必然會背離預先設立的主旨意圖。
一: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推廣的價值
雖然現代社會的發展依靠二產三產更甚。但是一產下的三農永遠是中央的首位關注的問題。而美麗鄉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手段,旨在避免城市過度發展,鄉村過度凋敝,希望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而特色小鎮則是希冀通過已有小鎮產業特色,做大做強,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
不管是美麗鄉村,還是特色小鎮,其核心主旨是避免城市對周邊農村腹地吸血,而導致三農問題變糟糕。手段則是通過打造更有活力、更有品質、更有就業、更有吸引力的村、鎮聚居空間。

事實證明,這樣具有吸引力的村、鎮確實存在一些,以浙江的特色小鎮為例,有些是自身已經成長為具有特色產業特征的小城鎮,這樣的城鎮,你不把他定為特色小鎮,他依然有活力與吸引力。但是看似美好的特色小鎮,真的要推廣到全國,打造那么多特色小鎮,真的可能嗎?
我是持否定態度的,畢竟,產業的培育,是自然成長的,產業其實是一個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土壤的慢性生命體。用大量的資金刺激也能短期形成效應,但是長久來看,根本沒有生命力,也許能刺激成功幾個,但是多數是注定失敗的。最后建設了一堆無機的小鎮區,卻很難真的把人吸引進駐。美麗鄉村更不用說了,缺乏就業的、僅僅物質空間美好的鄉村,多數曇花一現,建設立刻出成效,然而并無真正生命力。
二:建設過程的問題與痛點
美麗鄉村的建設問題:從中央到地方,確定類似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這樣的行動計劃,往往對每個村子都有相當的財政支持,當然專款專用,基本都能落實到村莊的急需之處,但是村莊之間也存在差異,導致各村的資金需求不一致,而撥款相當,當然這個問題也很難解決。好處是這也為當地提供了建設的機會,帶來了短期的建設需求與經濟帶動,但是長期來看,村莊走向衰敗的大勢并不會得到改善。
特色小鎮的痛點:特色小鎮的培育多數還是以產業為核,特色小鎮推廣從增強城鄉一體化來看,還是很有價值的。只是一窩蜂的培養特色小鎮,未必能夠如愿以償。很多沒有特色的小鎮,硬搬概念搞特色。更有甚者,借助特色小鎮概念,圈地蓋樓,走房地產開發的老路子。這樣的結果是,概念泛化,特色不再。
所以千萬別說我們設計了一個特色小鎮或我們規劃了一個特色小鎮。因為我們都沒這個能力。具有特色空間的小鎮,可以隨時設計、建設,但是具有特色產業的小鎮,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建成功的。即便產業成功了,與空間環境設計的設計師其實也并無多大關聯。

三:美麗鄉村與特色小鎮的貢獻
實實在在的通過物質空間建設,暫時的帶動了地方經濟。這對于我們從業人員也是好事,畢竟多個項目多筆收入。但是小鎮的成敗,與我們關系并不大,因為物質空間的改善,不能改變產業生態的缺失。設計師改造了環境與空間,卻無法真正的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最后我們急功近利的造了一堆“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一小部分也許真的能成長起來,但是成長的真正功臣,是奮斗在這些鄉村、小鎮中的產業人才。而多數的鄉村、小鎮,在缺少人才、缺少產業的長期趨勢下,終將走向凋敝。一窩蜂的想改天換地,只怕困難重重。(文/呂圣東.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