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鄖西縣上津古鎮鑼鼓喧天,彩旗飄飄。一陣陣鼓聲響起之后,一群身著唐朝服飾的“士兵”列隊而出,手持開街牌,一支身著漢服的樂隊敲著鼓,奏著樂,緩緩走出上津古城北門,他們齊聲宣布上津古鎮特色小鎮四街開街。
捏泥人,吹糖人,編燈籠,刺繡,剪紙,雕刻,唱山二黃,演高臺故事,酒吧,咖啡館……一瞬間,這條古香古色的傳統徽派建筑的街道上,處處散發出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40多家時尚與復古融為一體的商業門店開門試運營,吸引了上千名旅客駐足觀賞。

鄖西縣上津鎮歷史悠久。上津古城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座縣級古城之一,自三國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3年)始建平陽縣,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曾23次建縣、7次設郡、4次置州。境內遺存上津古城,城墻周長1236米,高6.8米,形同朝靴,又稱靴子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城內明清老街、天主教堂和山陜會館等歷史古跡保留完好。
上津鎮黨委書記汪建成介紹,今天開街的古城內四街長約191米,街道東側現存古民居20個,西側現存古民居20個,共計40個院落,96個單體文物建筑,因建筑多為明清時代風格而得名。2014年8月,該鎮委托河南古建研究院編制《上津古城四街古民居群文物建筑修繕設計方案》,2017年8月修繕工作已基本完工,同時首批引進7家門面店入駐,打造一條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特色商貿街區。

“特色小鎮建筑是物質文化遺產的直接載體,我們以古建筑為平臺,唐文化為靈魂,通過對傳統文化保護與現代旅游文化、商業文化的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一個以餐飲、文創、精品酒店、青旅、民宿為主營業態,輻射周邊的成熟文創商業街區。”負責古街開發項目總經理魏超介紹。
“我從事的是手工藝品制作,這里山水優美,將來在這里做生意肯定是越來越紅火。”陜西省戶縣將軍鎮秦工坊手工藝師蔡師傅信心滿滿地表示。古鎮修繕完成后,她第一時間就過來考察沿街店鋪,看中的就是未來的旅游市場。
人勤春來早,項目開工建設正當時。上津鎮明清老街開街只是該鎮2018年開工建設的項目之一。今年,上津鎮古鎮特色小鎮建設項目還有金錢河攔水壩工程、多孔橋建設項目、金錢河河道綠化工程、集鎮地下綜合管網工程、棚戶區安置點建設工程、房屋改造工程、古井疏浚工程、國保單位消防工程及四街運營等10個重點項目。

近年來,鄖西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上津古鎮保護開發利用工作,早在2013年上津古鎮文化旅游區成功創建了AAAA級景區,目前已累計接待游客62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億元,拉動了周邊9個景區景點建設,促進了鄰近8個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帶動了近萬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為了確保上津古鎮優質資源得到高質量、高層次保護開發,鄖西縣先后聘請了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上津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發展規劃》。聘請了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上津古鎮保護發展規劃》,并推進《上津鎮區地下管線專項規劃》《上津古鎮文物消防專項規劃》和《上津古鎮綠化專項規劃》等編制工作。

目前該鎮已實施了省道繞城改線、金錢河生態修復、古鎮美化、山體綠化、上津明清時期古民居修繕改造等工程。
汪建成介紹,未來幾年上津鎮將緊密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片區開發、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全力創建“天子渡口·古塞上津”5A級景區。同時,深度挖掘開發紅色旅游、綠色旅游資源,延展上津古鎮文化旅游產業板塊,豐富旅游產品供給,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構建特色空間體系,重現上津古鎮盛景,展現天子渡口風采,真正做到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文/云上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