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市惠東縣梁化古民居有2000多年歷史。在梁化圩鎮,保留有不少古民居,古風猶在,余韻尚存。據《梁化鎮志》記載,梁化圩現址興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在梁化圩的柴行街兩側,保留有多座古民居,面積最大的是周氏秀利周屋,占地面積3320平方米。據周氏族譜記載,居住于柴行街的周氏人家,在清初由順德遷徙惠州府歸善縣梁化圩定居,后在圩內興建了幾座大宅。

秀利周屋很壯觀,一側有一面長60多米、高12米的夯土墻,屋頂是鑊耳防火山墻轆筒瓦,墻楣上還有壁畫和灰塑,內凹式大門,設有3道“防線”:趟櫳門、木門以及木門后粗大的“豎櫳”。據悉,1942年日軍進入梁化圩燒殺掠奪時,也難以突破秀利周屋這3道“防線”。
秀利周屋的中軸為四進,共52間房。在二進廳堂上方,懸掛著一塊寫有“微垣卓輔”的牌匾,長2.21米、寬0.82米。贈匾者為嘉慶朝身任戶部尚書、順天府尹等要職的一品官員劉環之。據史料記載,劉環之的祖父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當朝正一品宰相劉統勛,伯父是民間家喻戶曉的清官宰相劉羅鍋(劉墉),劉墉無后,納劉環之為繼子。受匾者周徽猷,為秀利周屋的二十一世祖。該牌匾保存完好,掛于原位。

古建筑是歷史的“見證者”
離秀利周屋不遠的是清代林氏祖屋。林氏祖屋的花崗巖卷拱門保留完好,花崗巖石門框上安裝有趟櫳門的石孔。林氏祖屋占地面積約600多平方米,大廳寬敞整潔。
林合是龍形拳一代宗師,生于1831年。林合于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在梁化圩開館授徒,歷代弟子數以千計,先后教出了張禮泉(惠州白眉拳創始人)、林耀桂、林慶元等知名拳師。
林氏祖屋大門外有一間房子,門口寫有“尚武”二字,小廳橫匾寫著“風火院”三個大字,“火”字是特意倒過來寫的。兩邊對聯透露出“火”字要倒寫的原因:克己讓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強。

在梁化圩還有一座有特別意義的祠堂———林氏宗祠。這座始建于明朝中葉、至今有400多年歷史的林氏宗祠,是作為曾經居住在惠府十屬地區林氏族人的“合族祠”。
原來,在元、明兩朝,世居福建的林氏族人,因官職調遷或躲避戰亂,南遷到惠府十屬地居住。由于每年春秋回鄉祭祀先祖路途遙遠,為了祭祀先祖的心愿,惠府十屬地的林氏族人,選擇在梁化舊邦福地修建一座林氏合族祠。2006年重修的林氏宗祠,建筑面積近600平方米,宗祠內人文資料豐富,有不少內涵豐富的楹聯。
梁化圩鎮還有一座始建于梁化建郡之時的城隍古廟,一座修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東岳廟,這些古建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