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規劃建設非一朝一夕,但需加快步伐更新進展。近日國家財政部拉動500多億的財團來扶助農墾項目,與此同時,新疆昌吉市也開始打造以農業生產為主,發展地區文化旅游的鄉村振興計劃。由此看來,農業類特色小鎮建設的國家戰略已開始成為鄉鎮復興的熱點。
鄉建快訊
財政部已牽頭籌建中國農墾產業發展基金,計劃規模500億元左右,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據財政部農業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農墾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出資20億元,其他社會資本80億元。2017年以來,財政部圍繞農墾基金設立開展了大量工作,11月基金各出資人已簽訂了農墾基金有限合伙協議,農墾基金正式設立。2017年12月下旬,財政部已撥付中央財政出資20億元,其他出資人正在陸續注資。
下一步,財政部將加強對農墾基金運行的監督指導,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墾區企業。
與此同時,財政部還將助力整合墾區重要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推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充分發揮農墾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實例分享
新疆昌吉打造特色小鎮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新疆昌吉市推動農業+旅游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鎮,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在昌吉市除了主要的農業特色之外,還有與其它地方不一樣的冬日樂趣。這里不僅有滑雪、皮圈等常規冬季活動。當地還別開生面的提供刁羊、賽馬、姑娘追、摔跤等哈薩克族傳統體育項目。堅持立足于對當地文化賽事的傳承,讓更多的旅客能參與到其中。旅游的興旺還帶動了周邊小民自主創業的機會。由于大量游客的回頭率較高,所以相比一般景區的農家樂來說,他們的牧家樂的經營規模更大。
地理優勢+民族文化
阿什里哈薩克民族鄉位于昌吉市南部山區,離昌吉市區39公里。這里空氣清新,民族風情濃厚。夏季有草原牧場,冬季有冰雪旅游。牧家樂、休閑農莊、特色養殖等生態旅游,累計接待游客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500萬元,極大地2017年,全鄉通過發展帶動了當地農牧民增收。昌吉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突出“運動+康養”的理念,計劃將阿什里鄉打造為草原生態運動特色小鎮,發展滑雪、滑草、草原拉力、賽馬、露營等生態運動,帶動阿什里鄉實現產業轉型。

農業+旅游深度融合
務必要以村風村貌的改善為基礎,同時進行大片的百畝果園的林業種植,包括小型的賽馬場,草場的種植,再結合努爾加峽谷的觀光旅游,展開全年四季的旅游,使我們的牧民在畜牧養殖業為基礎的上,通過特色產品的銷售,包括自然風光的觀光旅游來進行經濟的創收,來進行產業的轉型。草原生態運動特色小鎮只是昌吉市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而這種“量體裁衣”的個性化打造,在昌吉市十個鄉鎮中已悄然鋪開。南部靠山的鄉鎮就在山上做文章,北部水資源豐富的就在水上下功夫。
依靠漁業特色增收入
六工鎮,是昌吉市水域面積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鄉鎮,這里將打造為漁業小鎮。濱湖鎮將利用自治區水利廳的試驗農場打造親水小鎮,南部山區的硫磺溝鎮將依托萬畝杏樹林打造近郊鄉村旅游度假基地。在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昌吉市通過建設特色旅游小鎮,進一步激發鄉村的發展活力。昌吉各個鄉鎮,南部有山有草原,北部有水有綠田,利用我們鄉村的自然資源,深度打造幾個旅游小鎮,讓我們的農牧民參與其中,解決就業,通過他們的服務把土特產變成旅游產品,讓農民的口袋鼓起來,讓農村變得更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總結
國家財政部已在農耕轉變的大時代前率先邁出了幫農扶農的步子。各級市縣政府應該迎頭向前,憑借自身獨到的先民文化和地區優勢,以國家的扶持平臺為跳板,從地區的特色產業入手,把增收利眾的集體目標設為首要,力爭“一區多特色發展”的經濟格局。最后,在國家政策的領導下,建設出一批又一批“高顏值”的宜居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