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的南麓;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古徽州文化旅游區組成部分,在徽州區通往黃山的公路佛子嶺段折向東北五公里處),北距黃山40公里,南距徽州區政府駐地--巖寺鎮15公里。呈坎地處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
中國風水第一村——呈坎八卦村,是世界迄今保存最古老、最神秘的東漢八卦村。這里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西周時期這里曾產生過燦爛的青銅文化。三國以前是山越人居住,山越人刀耕火種,過著一種于世隔絕的生活。
呈坎古名龍溪,原為徽州首府歙縣轄地,現屬黃山市徽州區(原歙縣西鄉)管轄。唐末,江西南昌府羅天真、羅天秩堂兄弟倆,舉家遷入歙縣,“擇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龍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元張旭《羅氏族譜序》)。
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興起,文化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徽州文化歷史發展中獨樹一幟。呈坎鎮人民政府駐地--呈坎村,1996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民間俗語詮釋走進呈坎:“十有九迷路,留在呈坎富”。宋代理學家朱熹贊譽呈坎:“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呈坎現今完整保存著1800年前東漢時期建村的八卦風水布局和建筑街巷、村落風水文化、三街九十九巷的古村落肌理以及東漢、唐、宋、元、明、清等歷代保存完好古建筑、遺址180多處和部分出土的新石器、青銅器、國家重點文物等。
呈坎五街大體平行眾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與大街垂直,呈東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崗條石鋪筑,兩側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排列有序、青墻黛瓦、高低錯落、黑白相間、淡雅清秀、長街短巷、犬牙交錯、宛如迷宮、漫步街頭、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無處不景、人在畫中、其樂無窮;呈坎現有宋、元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長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羅會泰宅(俗稱老虎潤)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
呈坎明清建筑不僅數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樓、石橋類型多樣,僅三層樓民居現仍保存7幢,尤其是羅會炯宅(羅應鶴官邸)石牌樓門罩;羅會炳宅(俗稱石柱廳)木牌樓門罩、須彌座、高大客廳和獨柱旋轉樓梯;羅長銘宅天井魚池;羅季穎宅雕甍鏤棟;羅來龍宅豬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樓梯;汪閨秀宅陶瓷水枧;環秀橋水構亭;靈山嶺石構亭以及民宅的斜門、鐵皮門、樓廳美人靠、窗戶遮羞板、石雕、木雕、磚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繪等,特色顯著;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雖遭大量破壞,但仍占黃山市首位,而且類型豐富,風格之獨特,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譽。
在呈坎有著千百年來傳承不變的“游呈坎一生無坎”的傳奇過坎文化,這里仿佛圣地麥加,在諸多人的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潔之地。對于易經八卦之學的深刻領悟,對地理學、環境學的完美實踐,對徽派古典藝術的高度弘揚,使呈坎成為一種標尺,使呈坎成為一種向往。天下熙熙,皆為呈坎而來;天下攘攘,皆為呈坎而往,呈坎有了眾多虔誠的目光和腳步。中國著名的女作家畢淑敏老師來呈坎不禁嘆到“中國最應該去的地方就是呈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