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建設是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是轉型中國的積極嘗試。國家的頂層設計直接推動“十三五”期間“特色小鎮運動”迅速席卷全國。然而,建設特色小鎮在中國畢竟是新興事物,經驗不足導致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不同的問題。近來住建部約談部分特色小鎮,對某些憑空打造特色小鎮的行為勒令停止,中央政府對特色小鎮從大力支持轉變為整治規范。
中國語境的特色小鎮具有豐富的中國內涵和時代意蘊,其靈感來源于國外,尤以瑞士最負盛名。瑞士的達沃斯、格呂耶爾、洛伊克巴德等都是享譽歐洲乃至全球的知名小鎮,是瑞士人民的智慧結晶,探索、學習和借鑒瑞士特色小鎮生成的豐富經驗有利于厘清中國特色小鎮建設的迷思。

瑞士特色小鎮的生成
達沃斯——“醫療、會議、度假”小鎮。達沃斯小鎮隸屬格勞賓登州,位于德瓦河畔,四周群山環抱,是阿爾卑斯山系最高的小鎮,也因此造就了這里得天獨厚的干爽、潔凈、清新的空氣。19世紀上半葉,肺結核肆虐全世界,奪去無數生命。到此尋求政治庇護的德國醫生亞歷山大發現達沃斯海拔較高、四面環山、空氣新鮮,是肺結核患者的最佳療養地。此后全國各地的醫院紛紛來此設立分院或專科,一時間該區域內醫院鱗次櫛比。
自此,達沃斯成為靠大自然治療肺結核的一方寶地,被譽為“達沃斯旅游健康度假村”。時至今日,每年仍有不少國際醫學大會在此舉行,彰顯了達沃斯小鎮在醫學界難以企及的卓越地位。此外,全歐洲最大的滑雪場吸引了“世界經濟論壇”在此召開并延續至今,“世界經濟論壇”亦稱“達沃斯論壇”。達沃斯從此名揚天下,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此觀光、旅游、運動、度假。
格呂耶爾——“奶酪、美食、旅游”小鎮。格呂耶爾小鎮位于洛桑和伯爾尼之間,堪稱奶酪貴族的瑞士頂級奶酪即盛產于此,并于2001年7月正式獲得原產地格呂耶爾命名控制的保護。格呂耶爾奶酪的制作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115年,制作過程基本沿用代代相傳的傳統手法,整個生產過程保證最后的奶酪完全“綠色、天然”。格呂耶爾人至今依舊過著以畜牧業為主的生活,一邊經營牧場,一邊制作奶酪。
如今已擁有190家“格呂耶爾”奶酪生產廠商,每年制作出29000噸硬質奶酪,該奶酪使用的注冊商標是AOC(表明它的來源地)。小鎮城區只有160余戶居民,主街沿途都是奶酪商店和餐廳,向過往的游客展示奶酪的制作工藝以及各類與奶酪有關的用品和用具。這里的奶酪制作的奶酪火鍋更是美味至極,小鎮也成了美食愛好者的天堂。

洛伊克巴德——“溫泉、療養、度假”小鎮。洛伊克巴德小鎮地處巍峨的馬特洪峰山麓,是瑞士最大、最古老的“溫泉療養”勝地,最早由羅馬人發現。在洛伊克巴德小鎮的室外溫泉,可以一邊盡情享受溫泉浴,一邊欣賞阿爾卑斯山的壯觀美景;室內溫泉則種類繁多,包括浸泡用浴池、蒸汽浴池、水式浴池、幼兒用浴池、帶滑梯的兒童用溫泉池等共11種。
這里的世界頂級醫療中心可以根據客人需求設計完整的理療假期;這里的按摩理療包括來自印度、泰國、中國、法國、美國等幾乎世界各國的130多種理療服務。洛伊克巴德的溫泉療養項目也帶動小鎮形形色色假期公寓和度假別墅的產生。現如今,小鎮上幾乎每棟建筑上都標注了房東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游客可以直接聯系房東拿取鑰匙。

瑞士特色小鎮的啟示
瑞士特色小鎮建設不是一蹴而就,是歷經幾代人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積累的智慧結晶。雖然小鎮風格迥異且發生機制不同,小鎮的生成發育也具有特殊性、非普適性、非復制性,但都是產業、文化、宜居、生態等各類高端資源高度集聚的功能復合型發展區域,都與本地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傳統文化、歷史事件等要素密切相關。瑞士特色小鎮的發展歷程為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了啟示。
找準特色定位
瑞士特色小鎮資源稟賦各異、個性鮮明、差異明顯,形成路徑不盡相同。特色小鎮的形成是在特定空間和文化土壤中發展起來的,是各種特定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耦合的結果,有些決定性要素可遇不可求,因此對瑞士特色小鎮的借鑒不是簡單地復制拷貝、生搬硬套。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其積極尋求小鎮個性、準確界定小鎮特色。建設特色小鎮首先需要深入研究,在尊重和保存自然風貌、地理優勢、人文傳統、特色產品等基礎上準確界定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積極挖掘地方資源和潛力,從而合理引入創新點。
打造品牌效應
達沃斯論壇、格呂耶爾奶酪、洛伊克巴德溫泉都是瑞士特色小鎮響當當的名片和品牌,是小鎮精神、品質、社會屬性和價值的核心象征。區域品牌是小鎮生存發展極具特色的認知符號,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小鎮知名度,形成品牌效應、集聚效應、“溢價”效應。堪稱奶酪貴族的格呂耶爾奶酪本身就是品質的象征,具有良好的品牌效應。品牌效應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內生機制,有利于吸引小鎮發展中所需的各類重要高端要素,包括技術、資金、人才等,有利于形成高端的品牌文化群,包括產業品牌、文化品牌、服務品牌、旅游品牌、生態品牌等。品牌效應可謂小鎮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
形成特色產業
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特色產業是小鎮的核心內容,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瑞士特色小鎮不僅空間特色明顯、文化濃郁,更關鍵在于其圍繞單個產業打造起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并構建起了具有強主體性的產業體系。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在空間上落實產業定位和產業聯動,轉換產業、文化、旅游、運動、保健等以業態形式植入。如人口只有1.3萬的達沃斯小鎮,因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而創造了一個小鎮的特色產業鏈,在原有的旅游資源中以醫療、滑雪、滑冰等活動不斷發展壯大健康產業、運動產業、度假產業、旅游產業吸引各界名流,贏得世界的關注。
實現多元共建
19世紀末,在政府規劃下達沃斯鐵路開通,格呂耶爾小鎮居民在沿街小店向過往游客展示奶酪制作工藝,洛伊克巴德小鎮居民給自家房子標注姓名和聯系電話,方便過往游客聯系、租賃。可以說,瑞士特色小鎮生成除了是特色產業的市場自由選擇的結果,同時也是政府扶持、推動和當地居民積極參與的結果。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共建是瑞士特色小鎮發展的成功模式。
特色小鎮是各種元素高度關聯的綜合體,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需要引入多元共建模式,即要求政府致力于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制度支持,市場致力于發展特色產業和形成完整產業鏈,在市場主體和小鎮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既個性獨特又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小鎮。這既是瑞士特色小鎮生成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