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作為一種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被稱之為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生活。在多主體的共同推動下,民宿近年來呈現井噴式增長,以杭州地區為例,僅2015年上半年杭州西湖周邊的民宿數量就激增了四成之多,民宿儼然成為各路群雄逐鹿旅游的重要戰場。
民宿經濟發展,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綜合體,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最有效的切入點,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它對于落實農村發展新理念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民宿經濟發展讓農村前所未有地如此完整地浸淫在市場經濟之中,讓農民前所未有地如此酣暢地漫游在市場海洋之中,這才是民宿經濟給農村帶來的最大改變。
鄉村民宿是把農宅改造成“外土內洋”的旅館酒店,是把精致小屋安放在綠水青山之中,是把城市現代生活搬到鄉村來過。民宿,是讓游人在綠水青山中享受寧靜,在藍天白云間行走呼吸,在鄉土文化中領略神奇,在鄉村農家里休閑度假。鄉村民宿,一個成熟的旅游市場,一個規范的旅游產業,一個可復制的經營模式,一個新穎的經濟業態。民宿經濟,更是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切入點,整合農村資源的“牛鼻子”,關聯農村整體發展的大平臺。

讓農村“風景這邊獨好”
昭示著農村未來發展方向的新經濟業態中,鄉村民宿經濟無疑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不經意間,鄉村民宿近些年來如雨后春筍般地成長起來,風景這邊獨好。山壟、小溪、竹林、茶園、田野、島嶼,原先還是荒涼寂寥,無人問津,現在卻是萬象更新,一個個主題凸顯并充滿活力的民宿展現在人們面前。一個個原先已經衰落冷寂的村落發展成為生機盎然的民宿旅游專業村。
鄉村旅游,始于農家樂,進而民宿游。如果說農家樂是鄉村旅游的初級版,是一種初期的、淺層的、單一的鄉村旅游,那么民宿游就是鄉村旅游的升級版,是一種深度的、休閑的、多元的鄉村旅游。兩者邊界在當下鄉村旅游中還很難厘清,但民宿游肯定是更高業態的并能連接未來趨勢的鄉村旅游。

讓農民“自主創業”
民宿游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起源于日本、英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民宿旅游,大規模興起的時間也只有30多年,但其太過誘人的商機模式很快風卷全球,成為全世界旅游產業的一個重要業態。
數以億計的城里人都愿意且有條件到鄉村來度過一段寧靜的時光,這為民宿游發展奠定了必然性。幾十年來一直喜愛傾力建房造屋的農民,完全可以為民宿游提供寬敞舒適廉價的民宿房子。豐富的鄉村民俗風情和自然景觀,為鄉村民宿游創造了誘人的大市場。
民宿旅游帶來最完全的市場經濟,更是讓農村的變化在短時間內會超過過去幾千年的總和。這個結論,不是學歷史的記者臆想出來的,而是無需太復雜也可以想象出來的,更是建立在理論和實踐基礎上可以解讀的,特別是在一個不會太久的時間里就可以預見的。
民宿游更是經營性的創業性收入,其收入會成為農民收入結構中最豐厚的一部分。民宿經濟帶動當地農產品快速且升值進入市場,讓一產農業收入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民宿游會貢獻相當數量的就業崗位,讓農村一部分剩余勞動力有了工資性收入。可以說,民宿經濟發展讓財產性收入、創業性收入、一產農業收入、工資性收入,疊加組合在一起,為農民增收打開了一個無限空間。
民宿經濟發展讓農民收入擁有更完整、更穩定、更豐厚的多元結構。民宿旅游讓農民自用住宅空閑房間,成為旅店賓館商用,從而有了一筆可觀的財產性收入。只有財產性收入和創業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體,農民才能從根本上真正富裕起來。

全面深刻地改變著農村
民宿經濟發展,讓寂靜凋零的農村再度熱鬧活躍起來,讓農村傳統文化在流動升值中得到傳承發揚,讓農村存在的許多積弊隨之消失,它的積極影響將助推農村面貌的根本變化。
民宿經濟發展對于農村改變是全面的、深刻的、長遠的。隨著民宿經濟這一現代服務業在農村的蓬勃興起,各種要素開始流向農村。打工者回來了,年輕大學生回來了,創客鄉紳回來了,資本回來了,政府的政策、資金、公共產品也更多向農村傾斜。這對改變農村的作用是決定性的。這股力量讓寂靜的農村再度熱鬧,讓凋零的鄉村再次繁榮,讓荒蕪的土地再現綠色。
任何一個民宿旅游,都會把民俗文化資源開拓到極致。農村風俗民情和文化價值,只有在升值的流動過程中才能永久保持和傳承下去。民俗旅游,恰恰是民俗文化流動升值進而傳承的好載體。只要民宿旅游興旺,這個地方的風俗民情和文化價值就能得到更完整的傳承。何況,眾多都市游客帶來的現代文明和文化,也會深深地影響和改變著鄉村的一切。
鄉村民宿經濟的發展興起,是新時代鄉村改造和建設的繼續,是農民創造和政府扶持的結果。一個新的鄉村經濟業態,一個新的鄉村社會形態,一個新的鄉村生活生態,正在從來沒有這么近地向我們走來。民宿經濟給廣大農村帶來了一抺美麗亮色,帶來了一股清新活力,帶來了一種深遠影響。它們點燃了農村文明進步的光明前景,煥發出古老鄉村的旺盛生命力,延續著千百年農村持續發展的強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