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談及了旅游業的發展,實際上,鄉村旅游作為我國旅游業態的一部分,近年來發展迅猛,也頗受業界關注。而隨著休閑游的大力發展,民宿、自駕車營地、休閑農場等業態也隨之興起,在這一過程中,推動多部門聯動和制定相應標準成為助力鄉村旅游發展的必要功課。

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已接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和鄉村旅游消費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
據悉,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總體布局,即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而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旅游業態,以鄉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為對象,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農業多元經營、農村經濟繁榮。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西南州州長楊永英表示,伴隨鄉村旅游的推進,黔西南州全域山地旅游的蓬勃發展,有效增加了就業崗位,擴大了旅游惠及鄉村的受益面,2017年全州旅游產業覆蓋農戶40.8萬戶,為農戶創收15.9億元,其中,帶動2.8萬貧困人口脫貧,有效增強了旅游扶貧的實際效果,帶動了一批鄉村、一批農戶改變了貧窮落后的面貌。

產品開發定位模糊
雖然近幾年來鄉村旅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然而不合理的規劃也延伸出許多問題:一方面,景點遍地開花、重復建設,特別是許多鄉村游搞成了小農經濟,規模相對較小,很難形成具有國內或國際競爭性的龍頭產品;另一方面,產品單一、粗糙,資源的同質化、產品的類同化現象普遍存在,難于滿足旅游市場日趨多層次、多樣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民建中央在提案中還指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目前存在管理體制機制不順、配套政策銜接不暢、產業化水平不高、產品規劃與創意引導不足、標準體系建設不健全、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不夠等問題。
為此,民建中央建議,應做到以下六點:一是完善體制機制,推動部門聯動。盡快制定發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整合農業、旅游、工商、稅務、財政、宣傳、金融等部門力量,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宣傳;二是推進政策集成,支持旅游下鄉。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積極推進鄉村旅游設施建設;三是加強創意引導,推動“一區(縣)一色,一村一品”創意策劃,促進規模化經營,推動產業化發展;四是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加大對精品景點和線路的宣傳推介力度;五是加強標準管理,優化市場秩序。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在經營環境、硬件設施等方面制定統一建設標準,實行劃分等級經營;六是培養專門人才,提高服務水平。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促進從業人員職業教育與培訓。

民宿成鄉村振興新業態
今年兩會期間,民建中央明確提出了“關于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突破口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提案。提案建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部門聯動,盡快制定發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推進開展鄉村旅游新業態。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旅游局局長多央娜姆也建議,應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推進鄉村旅游的精細開發、深度開發、品牌開發,著力培育田園綜合體、帳篷酒店、自駕車營地、農業公園、休閑農(牧)場、田園博覽、創意農園和市民農園等鄉村旅游新業態,徹底改變當前鄉村產業空心化的現狀,實現產村融合。
相對于大中型旅游酒店和旅游度假區,農家樂和民宿往往緊靠鄉村旅游,走的是“小而美”路線。從市場前景分析,針對當下農家樂和民宿發展不平衡與良莠不齊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杜德志建議,應盡快編制農家樂、民宿的綜合質量評定的國家標準,以推進農家樂和品牌民宿的發展。在編制標準中要體現“綠色標準”,鼓勵成立地區性的農家樂、民宿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擔當監管、行業指導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