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年人對于養老觀念的轉變,社會經濟發展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逐漸成為豐富“銀發族”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養老”,被看成是旅游市場中最具潛力的增長點之一。養老與旅游都是當前火熱的朝陽產業,兩者相結合,未來發展一片光明。
中國旅游養老市場現狀
旅游養老需求強烈、市場廣闊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呈現出人口規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旅游養老需求強烈、市場廣闊。現代老年人追求更高層次的旅游休閑活動,旅游養老意愿凸顯。
近年來,我國居民人均收入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人們的消費能力日益提升,休閑旅游將成為城市型社會的一種重要消費模式,為我國旅游養老市場提供了更巨大的空間。

消費能力可觀,產業蓄勢待發
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退休金及儲蓄的支撐、子女經濟獨立家庭負擔減輕...這些因素都促成了老年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相應的旅游消費能力也就越強。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慧旅游與養老產業將會深度融合,旅游養老資源將會在智慧平臺作用下得以重組整合,一些新型的旅游養老組織方式、旅游產品、旅游業態將不斷涌現,旅游養老供給將會更加豐富。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來,旅游+養老得到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
從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到2017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四年間陸續出臺了政策,大力支持旅游養老行業。

中國旅游養老主要類型
除了傳統的跟團短期出游,目前國內有三種養老旅游類型最具有代表性。
候鳥型
顧名思義,老年旅游者如候鳥一樣,在相應時段選擇短期移居到不同的地域,這被業界普遍認為是養老旅游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自然環境、交通便捷度、生活水平及醫療條件成為這類養老旅游者選擇目的地的重要參考指標。
現今,冬季避寒,自然會去海南、廈門等溫暖地帶;夏季避暑,大連、青島等北方濱海地區則成為首選。此外,隨著候鳥旅游線路的豐富,海島游也成為了候鳥旅游的大熱,東南亞等國家尤其適合老年人“慢游”。綜合來看,這一旅游類型的特點就是季節性強,需要較為頻繁地轉移。
鄉村型
隨著鄉村游的走紅,鄉村配套設施的完善,這一方式也越來越適合老年人。郊區鄉間清新的空氣和幽靜的山林、田野,能夠滿足很多老年旅游者親近自然、崇尚養生的生活追求,是山水養生、森林養眼的高品質養老旅游目的地。
鄉村型養老旅游是一種特殊的旅游形式,選擇這種形式的老年人多數會與村中農戶簽訂一個較長的居住協議,在國內的崇明島和浙江天目山都有此類旅游項目。
立體型
立體式養生養老是集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于一體,將運動、醫療、宗教、文化等養生方式相結合的立體式養生理念,是養生養老綜合體的表現。
此類型的代表人物當屬著名的旅游達人,兩位已年過花甲的老人——張廣柱和老伴王鐘津,老兩口以自助游的形式,用了四年時間,游覽了40多個國家。花甲背包客的故事激勵了更多的銀發族勇敢出發,攜手一同去看廣闊的大千世界。
住房型
以養老和地產結合的居家式養老模式。居家式養老往往以養老住宅、養老別墅等地產大盤的形式出現,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周邊居多,但大部分仍停留在概念層面,均只是“養老住宅的提供者”,還沒有成為“養老服務的供給者”。

中國旅游養老改進方向
旅游養老方興未艾,前景廣闊的同時也會面臨一定的問題與挑戰,未來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推進旅游養老服務制度改革
1、健康——完善醫保異地結算制度
截至9月25日,全國已開通了7226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基本覆蓋了各地承擔跨省異地就醫任務比較重的醫療機構,全國88%的三級定點醫院已聯接入網。這一政策的普及和完善,將對養老旅游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對老年人在旅途中的身體健康予以保障。
2、用地——形成專項土地保障機制
旅游養老既具有公益性質又具有商業性質,在發展過程中,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4年4月23日,國土資源部發布了《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應當以租賃、出讓等有償方式供應,原則上以租賃方式為主。意味著建設性養老用地有了國家規范,也標志著養老地產享受國家優惠政策。
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專門用于旅游養老發展的國有土地劃撥、出讓及其配套政策,保障旅游養老發展的集體土地征收或專項使用政策,旅游養老發展土地規劃或指標安排政策以及土地出讓金減免或分期支付政策等。
3、資金——創新資金發展保障機制
創新旅游養老產業的融資方式,既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也要加大社會資本的引入力度,才能激活旅游養老市場。
一是全面實施公辦民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養老服務改革;
二是設立旅游養老產業投資基金,對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和服務網絡以及養生養老健康產業鏈等重點項目提供支持;
三是采取股權投資基金、上市融資、公益創投、PPP等模式,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興建養老設施和提供養老服務。要吸引社會資源和調動民間資本投入養老旅游業,給予開發商工商、稅收扶持及優惠。按照“民辦公助”“公辦民營”的形式開展經營活動,使社會福利民營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并加強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以及一些企業與個人參與旅游養老開發的力度。

豐富旅游養老要素供給
針對老年旅游市場特點,注重老年休養需求與旅游服務的融合。
一是傳統老年觀光、休閑產品與高端老年養生健康度假產品的結合,如開發溫泉療養型養老旅游產品、農家樂休閑體驗養老產品、休閑農莊、園藝療養與養老養生產品、醫療保健旅游產品、親情化的居家/旅游養老產品等;
二是老年服務產品的規范化,如結合老年需求制定老年旅行服務規范標準,酒店要制定實施老年客房服務和餐飲服務管理標準,景區要完善老年服務設施規范等;
三是老年養生度假產品的分時化,借鑒引入酒店分時度假體系,可以開發老年分時度假產品,滿足“候鳥式”“旅居式”養老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務于老年人的分時多點度假網絡。
“旅游+養老”已經成為一種新型養老方式,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一種高品質的休閑養老方式,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需求。在老年人口規模壯大、出游率不斷攀升及老年人收入穩定提高背景下,我國老年人旅游需求越來越旺盛,并將呈現加速釋放的態勢,旅游+養老未來前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