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民宿的越來越多。不論你是游客還是正在經營著民宿的業者,相信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高端的、鄉土的、精致豪華的……應有盡有。有的民宿經營風生水起,有的民宿連維持生計都岌岌可危。而從根本上講,民宿經營的狀況,直接取決于你的客流量大小。那么問題來了,民宿這么多,那么你的民宿憑什么吸引顧客呢?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下我國的民宿產業發展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極化。一種是以莫干山為代表的早期民宿發展區,依托成熟的區域市場及強大的品牌效應,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定價堪比星級酒店卻異常火爆、全年無淡季;另一種,是大批新晉民宿經營者,卻面臨著定位失準、客源不穩的發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之下舉步維艱。

民宿到底應該怎么做?無論是正在經營民宿的業者,還是準備從事此行業的創業者,希望你們能真正的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問題一:什么是真正的民宿?
問題二:游客想要入住什么樣的民宿?
問題三:什么樣的民宿能給游客留深刻影響?
什么是真正的民宿?
肯定不是實行標準化的酒店,如果民宿像酒店,那客人何苦費老勁、付高代價來入住呢?民宿提供的應該是個性化的非標準服務,講究的是入住體驗,追求的是人文情懷,契合的是當地的文化。
游客想要入住什么樣的民宿?
1、從出行人群分析
與此同時,從多個民宿預訂平臺獲取的統計數據來看,2016年春節與2015年同期相比在出租套數、入住率、入住天數和租金方面,均呈現增長趨勢。2016年春節期間房間平均出租率提升6.15%,達88.75%,平均出租時長延長1.111天,為4.99天。出游人群上,20-35歲房客已達到60%,家庭游比重上升4%,3-5人的家庭型房客已經排名第一,超過了以夫妻情侶兩人入住的訂單量。
不難看出,現在出游的人群以80后、90后為主,以家庭型出游為主要方式。因此,這就決定目前我們的民宿經營的方式應該適合家庭游的群體。
2、從出行心理分析
民宿的目標客戶群應該是80、90后,他們崇尚自由,更有獵奇心理。可以在民宿里發呆,漫無目的,也可以與店老板侃大山。對他們來說,出行更是一種放松,是逃脫城市緊張的生活,得到一種真正的放松;出行也是為了體驗當地特色,感覺一種與從未有過的生活方式。

什么樣的民宿能給游客留深刻影響?
相比一家奢華酒店來說,游客更難抵擋一家獨具個性的精品民宿的誘惑。對游客來說,它似乎更加感性,更容易牽動彼此的感情,比如:一種家的溫馨、一種回歸故里的親切、一種擁抱自然的純粹、一種熱愛生活的美好、一種執著夢想的感動……
一家好的民宿不光能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還應該能與游客產生情感的共鳴。我們的民宿與國外民宿差在哪?其實我們的民宿與國外的民宿差在文化人情味上。
國外的民宿,真正是住在別人家里,跟房主住在一起,更有做客的感覺。在中國臺灣、日本或者東南亞一些地方,更可以體會到當地民俗特色,比如日本民宿房子許多都有幾十年歷史,屋里有幾十年的書籍等老物件。不少民宿主人甚至會在早上,為當天入住的顧客準備一份地道的當地早餐。但國內目前很多人是專職做房東,本人并不住在這里。民宿做成精品酒店是一種誤導。
中國這兩年有一個很大的趨勢,就是消費升級。其中有一塊是家庭消費在上升,出游住宿不滿足于住在普通的酒店,可能需要更大的空間。然而現在很多人的傾向是做精品,做精品酒店、文化酒店的概念,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是一種誤導,也是民宿發展的誤區。

做的很好的民宿,不一定是最舒適的,但無疑是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位于在風景如畫的陽朔興坪鎮楊家村里,有一組廢棄的農家房子,被上海的設計團隊進行了深度改造,設計成了有23間客房的名為“云廬”民宿。
原來只是兩廣貧困地區最常見的泥磚房,雖說久經歲月的風雨而顯得破舊,卻在設計師與建筑團隊的巧手下變成了平整簡約且略顯風韻的雅房,驚艷出世。保留了原建筑的木結構、黃土墻、坡屋面和頂上透光的亮瓦,加入了低調簡約且符合當代生活品質的元素,讓老式夯土建筑在這個小山村里與自然共生。
為了不影響依山傍水的好風景與老村莊的協調性,這里唯一新建的餐廳只有一層而且也盡可能地降低了高度。客房內,泥磚墻顯而易見,搭配做舊的木柜子、樹墩型的床頭柜、素面水泥浴缸,讓住客處在樸實、自然、簡單的休息環境之中,整個空間有一種淡淡的鄉愁,讓人不禁懷念起兒時的老房子、農村里的簡單生活……
民宿之所以吸引游客,主要在于它的“非標”性質,人們希望通過民宿感受到當地獨有的人文,富有特色的鄉土氣息,所以就要避免程式化。游客應該住進來之后自然而然便成為了當地人文環境氛圍中的一部分。總之,民宿是一個精致的產業,游客需要通過民宿這個載體對周邊區域環境有更好的認知,所以一定不要規模化、集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