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棲小鎮的一場發布會讓整個中國地產圈都被刷了屏。那天晚上老宋談了關于小鎮的理想和規劃,談了“仁慈普愛、真善致美”,談了“鎮長”......這一切都為理想小鎮的打造指明了方向。讓我們聽聽深具人文理想主義情懷的老宋,關于小鎮的述說。
小鎮是人類的永恒追求、生活的天堂
人類一直以來都在追尋居住的天堂。中國古代的老子、孔子和孟子,西方從古希臘一直到近代的烏托邦和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人類尋找理想的生活從未止步。
改革開放近40年以來,我們看到了中國城市巨大的變化,也看到了中國城鎮和鄉村的日漸落后。現如今,我們的一二線城市可能即將進入后城市化時代,三四線城市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表現出一系列的城市病,比如空氣質量的下降、城市交通的擁堵、人際關系的冷漠、社會服務的不均衡。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社會所呈現出強勁增長的一面,比如高速公路、高鐵將城市與城市串在了一起,構筑成了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發達的城市群,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使得資訊的傳播和信息的溝通更加便利。有知識的新中產階級逐漸成為了城市的主流人群。
這是我們做理想小鎮的時代背景。理想小鎮作為人類的永恒追求、生活的天堂,在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了這樣的機會來實施和實現從古至今人類對于理想生活的美好設想,打造一個比城市更溫暖、比鄉村更文明的理想小鎮。
自然、農業、科技、頤養、文明和生活是小鎮的組成部分
小鎮一定是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具有自然的優勢。小鎮同時還是城市和鄉村的連接,我們通過小鎮的建設和運營,帶動周邊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發展,帶動三農問題的解決。如果要對小鎮做一個數據化的切分的話,農業應該占到了小鎮的60%。
小鎮還應該是科技的載體。小鎮首先是科技的受惠者,大城市所享有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在小鎮都能夠得到同樣的實現。但另外,小鎮不只是一般生活的聚集,還應該成為人類科技新的孕育和生長地。就像舊金山灣區的硅谷,引領了最近二三十年的科技進步和發展。

小鎮還是頤養的最好選擇。在這里,生活安寧,人們彼此相識,尊老愛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小鎮被縮短。
小鎮的核心是文明。人類所有的文明成果,將通過小鎮生活的設計和培育,經過小鎮居民的發展和廣大,在我們的理想小鎮中得以實現。
在小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基本的文化精神要做重新的考量。
中國傳統的儒家學說,如果要歸為一個字,那就是“仁”,如果用兩個字來表達那就再加上一個“禮”字。佛教思想,如果用一個字來歸納,是“慈”,如果也要加上一個字,那就是“悲”。這兩家宗教或者說類宗教的信仰體系,構成了中國絕大多數人文化的靈魂。

小鎮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奇妙同時又非常有價值的社會實踐,小鎮中每一個人的認知,他們對世界的美好向往,都得到充分的溝通、交流和分享。老吾老、幼吾幼,小鎮成為了在大地上天堂的模樣。
我們再也不用羨慕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和西歐。這樣的理想小鎮,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通過我們的自治和分享,是有可能做到的。
小鎮有一個逐漸生長的過程,希望3年、5年之后,我們可以和你們在小鎮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