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桂林市商務局了解到,從去年開始針對桂林市民宿現狀展開的調研報告已經出爐。報告針對桂林區域內民宿發展現狀、市場依據以及發展的主要特點等進行了調研分析,并明確了未來桂林民宿發展的對策。
實際上,伴隨著桂林旅游產業從觀光型到休閑度假體驗的演變,民宿已經成為了重要載體,并通過植入文化活體驗的生態鄉村旅游而快速發展,最終形成產業業態。發展至今,桂林民宿究竟呈現什么特點,又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民宿漸成游客首選
從2014年開始,“民宿”這樣的一個舶來詞就擁有了高頻的搜索量。盡管其內涵和外延還缺乏一致的界定,但根據市場的普遍認知,民宿一般指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地區改造的傳統鄉居,并融合個性化主人文化或所在地文化特色的住宿產品。
本次調研報告針對桂林市六城區與十一個縣的民宿,對民宿產業或業態中數量特征、結構模式、產業形態展開調查。調查得出,桂林民宿發展極不平衡,陽朔、七星、秀峰、疊彩、龍勝等縣區民宿發展處于成長中后期,而其他縣區則分別處于導入期和成長前期。
調查也給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數據。在針對消費者的調查中,在將民宿作為桂林旅游住宿目的地的選擇意愿中,65.08%的消費者都選擇了愿意。而在作為旅游住宿目的地的因素調查中,服務好、主人親切隨和、價格比較合理、環境幽靜、生態優良以及清潔衛生成為消費者主要考量因素。此外,在桂林民宿期待入住的類型中,江、河或湖邊的居民客棧以及景區內或附近的客棧占比較高。
避開春節高峰期,市民秦先生帶著一家人來到了陽朔休閑度假,與別人選擇星級酒店不同,秦先生選擇的卻是陽朔十里畫廊景區旁的一家民宿。“早就想體驗民宿住宿了,在旅游軟件上看到不少人評價,從硬件到服務比星級酒店也差不了多少。”秦先生說。

文化和環境是成功訣竅
在民宿文化發展較為成熟的陽朔,一些精品民宿也正在成型。在秦先生入住的十里畫廊旁的這家民宿內,去年就針對硬件設施進行了一次大的升級。
“現在民宿基本上就是以星級酒店為標準,設施上可以達到五星級酒店的水平。另外,對民宿的整體風格也請了專業的設計師進行設計。”民宿老板李火有告訴記者。記者看到,民宿房間內干凈整潔,風格獨特,衛浴設施也確實達到了頂級的標準。“改造升級后,價格也進行了提升,從以前的百元提升到了千元的水平,主要顧客也是以家庭、親子為主的休閑游客。”李火有說。
同樣位于陽朔東嶺的一家民宿就注重了硬件設施的打造,一間間客房被老板打造成了農莊四合院的形式。
不過,盡管硬件在不斷提升,可在這些經營者看來,民宿更重要的核心仍然是在文化和服務上。
“與硬件同步提升的還有整體的服務,員工團隊對客人的貼心服務讓這些休閑放松的客人有回家的感覺。”李火有說。同樣,在東嶺莊園的老板杯子看來,民宿不應該單純地租客房,而應該有自身的特點和文化。“民宿更應該看重的是主人與客人的互動,雙方用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去交朋友,這樣民宿才能有自己的特色。”杯子說。
調研也給出了相同的結論。相對于一般性或標準的酒店類服務,民宿最核心的賣點應該是讓游客能夠感受到一份寧靜、民俗、鄉愁浸染在優質的生態環境中。這就決定了民宿經營者要對區域文化、鄉土風情有更深的發掘。
政府加企業主導促民宿發展
“桂林民宿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增長后,未來在陽朔、龍勝等先發展區域將主要以結構調整為主,而永福、興安、荔浦等區域將會有一定量的增長。同時,一些積累了市場資源的民宿經營者或許會破解單點營收的困局,開始連鎖化集成。”桂林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這也就意味著民宿經營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亟待成型。實際上,在一些先進地區,也早已有了相關的地方管理辦法。2015年,深圳市大鵬新區就對民宿的設立、經營、行業自律等進行了規范。同年杭州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服務,促進農村民宿產業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對民宿界定、開業條件等作出具體要求,進一步規范了民宿行業標準。
“民宿的多元化和特色化形成了特殊產業,對桂林旅游起到了推動作用。”桂林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這也就與桂林旅游的供給側改革以及消費升級能夠達成一致。今后桂林民宿的發展應該改變以往自發性的初級開發模式,引入政府主導、企業主導的開發,提升品質。”(文/桂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