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項目的建設講究品質和品位,沒有品質非凡的旅游環境、沒有奇趣自然的體驗項目,很難達到“休閑養生”的目的。想要做出品質和品位來,就要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多種要素的相互融合:
1、將鄉村與田園融合
農業養生,以鄉村為載體,分為田園、村莊和自然三大板塊。在鄉村這一載體中,應以田園為主,以村莊為次,以自然為補充,做到田園的村莊化和村莊的田園化,將村莊和田園融合成一個整體,特別是將住宅建到田園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將田園變成住宅的庭院。比如在山嶺梯田種植作物,山頂建房造屋,建設村莊。
2、將自然與藝術貫通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就是盡可能保持原貌,盡可能減少人為的改造,體現鄉村的自然性。同時,使田園、村莊和自然環境的設計更符合美學規律,符合養生者的審美需求,使其更具有藝術氣息,更有品質。

3、將養生與生產結合
通過農作、農事和農活等方式,在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這一目標中,實現養生的目的。因此,在養生的過程中,將生產同時進行下去。將生產與養生融合,才是真正的農業養生,達到養生與農業齊發展的目的。
4、將趣味與勞動結合
要做到生活和勞動的結合。采茶作為勞動,講究的是采茶的速度、數量和質量;而作為生活,則是在保持一定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追求對采茶知識的認識、勞動的鍛煉、技能的掌握、樂趣的獲得,這便是一種生活化的勞動。因此勞動的場景中要融入生活的元素,如將田園設計成景觀化的田園,將工具設計成玩具式的工具等。

休閑養生規劃
如何利用項目所擁有的資源優勢進行養生體系的規劃是本項目的重點,也將會是園區特色性的體現。可通過汲取傳統養生文化、畬族特色文化等養生理念,將其合理地運用到農業觀光園的規劃中,建設相應的養生配套服務體系,形成具有自身優勢的養生項目,增強園區的整體競爭力與吸引力。
依托現有山體、水體、林地、耕地等資源,因地制宜,創造怡人、質樸、健康的田園景觀。整體規劃以農業為基礎,以高科生態養生農業產業為主導,形成老年養生游、少年科普游、青年探險游、中年度假游共同發展的旅游模式,使之集游、居、養、娛等功能于一體,將農業觀光園打造成休閑養生基地、生態高效特色農業基地、地方特色文化傳播窗口。
項目規劃依山就勢,以山、水、文為脈絡,形成六大功能區,即服務管理區、中草藥種植區、高山養生區、畬族風情文化區、濱水休閑區、科普教育體驗區。
園區景觀主體風格自然淳樸、田園氣息濃厚,各功能區的景觀突出以人為本,構建宜游、宜居、宜養的生態環境,注重與生產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