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
距離上海最近的避暑勝地
被《紐約時報》評選為
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個地方之一


100年前
就是當時上海灘租界
老外們的避暑勝地
等到他們的人越來越多
有些人索性在山上買地建別墅
莫干山幾乎成為了一個
“國中之國”
這悠閑的pose
要不是幾個長辮子和中式建筑
還以為身處普羅旺斯


辛亥影像編年史 1850-1928 ▲
洋人后來被趕走了
100年后重回上海
莫干山這個避暑勝地怎能被遺忘
然后就有了法國人司徒夫的
“法國山居”等等“洋家樂”


莫干山的精品民宿就像雨后春筍
將最新潮的酒店概念
挨個呈現了個遍
有木屋,也有原舍


但你會發現一個普遍的問題
同質化現象嚴重
新開的民宿都競相模仿“前輩”


但有一家民宿很特別
【翠域】
位于筏頭鄉木竹塢村
2014年才開業
由奧地利設計師 Genco Berk
領銜設計的4棟別墅
個性鮮明
還曾作為中國民宿唯一代表
登上米蘭世博會


就是這個翠域7號
Genco的傾心之作
歐式低奢風

如今翠域與 Genco Berk 再續前緣
打破莫干山民宿
白墻原木的設計大流
在山林溪地邊
第一次將集裝箱野奢風帶進莫干山

既然叫做“溪地”
必然有一條溪流
溪地整體建筑的線條顯得剛硬
旁邊流過的溪水正好柔化了它
別具一格的集裝箱精品酒店
有大面積落地窗的箱體
還有當地特產的竹子
做天然屏障保護隱私


融合當地石材、原木和毛竹
造就了23個集裝箱,50間客房
依借地勢散落排布
可移動,可復制,輕資產投入
減輕了建設和環境的雙重壓力




可進可退的地理位置
安撫了客人對山里
交通不便的顧慮
往外緊挨著老鄉鎮
往內沿鄉道走是淳樸的村莊
偶遇世外桃源完全有可能




夯土圍墻,棕綠色集裝箱體就像是山的顏色。而圍墻內的世界比山更硬朗,不規則擺放的鐵皮集裝箱方方正正,夯土融合鐵皮的方式也是各種直線條勾勒出來的銳角、鈍角,連方形陶盆里用的也是直線條的茅竹來裝飾。



和外部設計一樣,室內也刮著一股極簡輕工業風。黑白主調,或綠或棕紅色的窗簾來柔化,洗浴用品都是獨家定制的 Appelles 綠瓶洛神花系列。




箱體采用隔音隔熱的材料,去除了集裝箱本身的弊端。溪地想要傳導一種“斷舍離”的生活理念,房間內沒有多余的裝飾,一切都是剛剛好的舒適感。大量使用落地玻璃增加與外部環境的交流,打開落地窗,清爽山風自來。

每一個集裝箱房都是不一樣的房型,有面對溪流的暢快,也有隱于竹林的私密。最為特別的,是對著溪水的一套兩居室,用露天的竹林玻璃房隔斷,背靠在這灑滿陽光的竹林房,面對青山溪流,什么都不做也能成全一個下午的放空。

山景四房別墅,4間獨立的臥室和一個共享的餐廳,對于小團隊的公司outing再好不過。完善的設施配套,從特色主題餐廳,會議室到露天露臺一應俱全。


溪地其中有一棟三層集裝箱建筑和一個獨棟的會議室是酒店的公共配套區,三層的集裝箱建筑里一樓是咖啡吧和前臺,二樓是漁餐廳,三樓是一個露天BBQ燒烤區。



一樓用來辦理入住,也是一個咖啡吧,寬敞的落地玻璃窗外就是溪水流過,開闊的空間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二樓是酒店的專屬餐廳取名:漁餐廳。餐廳的特色就是莫干山對河口水庫里的生態魚。酒店從上海請了專門做魚宴的廚師入住溪地,為客人每天烹飪最新鮮的菜式,不用走出酒店,就能嘗到最原生態食材的口味。
三樓是一個敞開式的露臺。可以用來舉辦小型的party和燒烤BBQ晚會,入秋的夜晚,微風清涼,在露臺來一場歡樂的輕裝晚宴再好不過。



屬于自然的草木、溪水,和夯土的厚實篤定,讓人感覺踏實。流過溪地的那條溪流里總會有一家子泡在里頭玩鬧,偶爾來一條慵懶的金毛,硬被主人拖下水后破罐子破摔的表情真是現在想來都很好笑,賦予溪地集裝箱群落真正的生命力和活力。
文章來源:民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