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古鎮,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婉約細致,北方的古鎮卻有著厚重的歷史感,和濃厚的文化底蘊。河南賒店古鎮是一座有著歷史烙印的小鎮,建筑古樸巍峨。這座河南的千年古鎮,不同于湘西的神秘,也不同于江南的溫婉,卻有歷經千年的雋秀之美。

當你走進賒店古鎮,看到古道、古樹、古碑、古廟、古井,所有景象會讓你以為時光輪回,舊日的故事歷歷在目。賒店,這個社旗縣城悠久而特殊的歷史,讓這份古樸沉淀得尤為凝重。

不了解賒店古鎮的人難免疑惑,一座小小的鎮子,怎么會有九座城門?相傳,在東漢建立之前,劉秀在這里賒賬并借店家印有“劉記”字樣的店旗起義。劉秀稱帝后,想起了社旗,于是便將當時他賒賬的興隆店改名為賒旗店,簡稱賒店。賒旗?社旗?隨著歷史的變遷,或許社旗縣的名字便被字變音不變的成了現在的樣子。
賒店古鎮因光武帝劉秀在此賒旗起兵而得名,始于漢,興于明,盛于清。古鎮區1.95平方公里,鼎盛時期人口達13萬人。這里的72條古街道分行劃市,36條胡同商鋪林立,南船北馬,總集百貨,歷史上與朱仙鎮、佛山鎮、景德鎮并稱中國四大商業重鎮。

賒店古鎮,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市社旗縣賒店鎮,是一個依水而建、依商而興、依信義而繁榮的古老縣鎮。
在漢朝,賒店就已發展成中原有名的大鎮,到了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經濟更是達到鼎盛。清咸豐年間,這里不僅修建了城墻,還模仿皇城的規制設立了九座城門。城池環城十六里、高三丈六,馬道、烽火臺等一應俱全。

賒店正是當時晉商“茶葉之路”上最著名的水路碼頭所在地,于是匯集了各路商人富豪,小鎮逐漸發展成“北走汴洛,南船北馬,總集百貨”的著名商埠。商人們來來往往,熱鬧得不得了。據說數公里外就能聽見這里的喧鬧。
如今,賒店曾經的輝煌早已沉淀在歷史長河中。賒店的每一根梁,每一塊磚,幾乎都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而當地人的生活起居基本都沿著巷面展開。青石板鋪就的小橋、道路上,人們悠然走過;院門口,大媽踏著縫紉機,像是在唱一首古老的歌;老大爺悠閑地看報紙或下棋,小孩子湊在一起做作業,或嘰嘰喳喳地嬉笑玩耍……時光仿佛倒流回上世紀80年代。

繁華的商業自然也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古跡。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陜會館和“華中第一鏢局”至今看上去仍華麗氣派。山陜會館造型非常奇特,木雕石刻,精妙絕倫,被國家文物保護專家單士元贊為“輝煌壯麗,天下第一”。

賒店古鎮的文化,一代代傳下來,早已滲入古鎮的一磚一瓦和每一個人身上。
古鎮有獨具特色的烙畫葫蘆、賒店木板年畫、萬聚爐鐵器、萬里茶道、瓷器、賒店陳氏木雕、賒店大調曲、賒店越調。這些都是賒店古鎮難得的文化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