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新場古鎮,古稱“石筍里”,素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美譽。上海新場古鎮原為下沙鹽場的南場,是當時鹽民用海水曬鹽的場所。后來海灘慢慢長出去了,這個鹽場也逐漸成了鹽民居住和交換商品的地方。在新場成鎮之時,正值下沙鹽場鼎盛時期,鹽產量和鹽灶之多,勝過浙西諸鹽場。
明清時期,海灘東移,鹽田消失了,陸地卻寬了,新場成為鹽商、鹽民居住的地方。清后期,戰亂禍及新場,興盛千年的新場逐漸走向衰落,但它仍是一個很有文化氣息的江南水鄉古鎮。小橋、流水、人家,古寺、古廟、古街,老店、茶樓…構成天然江南水鄉寫意畫。

對新場有這樣的說法,一千多年前,它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八百年前,它變成富甲一方的鹽場;五百年前,它成為農桑遍布的田園;三百年前,它已是富賈云集的集市;一百年前,它更是人文薈萃的古鎮。
作為千年古鎮,新場積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睞,時代變遷,昔日的繁華早已不在,剩下的也只有那一直生于斯長于斯的上海地區原住居民。繁忙之余的打工族們也能夠在閑暇之余享受一下難得的寧靜。


當年,李安導演來上海為他即將開拍的新電影「色戒」物色拍攝場地。上海周邊何其多繁華興盛的古鎮,而他偏偏走進不慍不火的新場古鎮。李安相中它,大概是在新場古鎮隨處可嗅到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味道,在這里,只要換換古鎮老街的店牌,布置一下,即可開拍。
電影到這里的拍攝并沒有給這個千年古鎮帶來商業化,穿梭于古鎮的長街小巷中,原住民自給自足的安樂,安逸閑適的生活氣息撲鼻而來,往來的游客只是給他們的節奏增加了一圈漣漪,卻不曾改變這充滿風味的老鎮,它在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增添了不少新鮮的元素。


古樸的小橋,緩緩的溪水,畫面里動態的流水和靜態的古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動靜結合,光影斑駁的整體景觀。踏上青石橋,摩挲石面的斑駁,感受歷史留下的種種,燥熱的心也漸漸寧靜了。新場里的雕塑惟妙惟肖,體現了小鎮曾經鹽場時期的人文歷史。新場古鎮,仿佛依舊沉浸在自己的舊時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