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山間鄉下,曲折鄉村小路、青綠水稻田園、古樸老舊房子……在這幅優美的水墨畫里,藏著一家民宿,它叫瑞華庭院,和其它古樸民居一樣,未曾粉黛、未經雕飾,安靜的定格在陽朔舊縣的畫面里。

馬頭墻、青磚黑瓦、坡屋面、通透院落、跑馬樓、七級臺階……一切都是原有的味道。而這也正是設計師要向游客傳遞的信息,就是讓你真的住進一個老房子里,或許沒有設計才是真正的設計。

我們經常感慨,設計師有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手,但實際上,這一切都來之不易,艷麗背后堆疊著無數苦逼的故事……改造前

斷壁殘垣,瑞華庭院的原貌

野草叢生的庭院,木質的跑馬樓

雜草生長在高挑的門樓上,青苔爬滿了墻壁改造后

經過瑞華庭院的設計師Franca(來自瑞士的建筑師)精心改造后:窗格雖已破舊,但依然可以看出的精美的雕花

在改造瑞華庭院過程中,她始終在向工人們傳遞一個理念:老房子的一切都是寶。那些看似無用的木頭、花窗,都一片片撿起來,告訴他們“我們非常重視這一切”。但還是很遺憾,一些老的東西在我們手中消失了。剛來院子時,還有4個花窗,雖然有2個已經很破了,她讓工人取下收好,但他們都不肯。在他們眼里,這些物件“可以沒有”,“這些破東西有什么用呢”。


在建設瑞華庭院的過程中,Franca始終堅持原來的東西都很美。我們看不到什么新設計,所有的都是老的,但是你能感受到原來那種安靜的空間。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翻修舊房子,根本沒有所謂設計!”但在她看來,每個建筑項目,尤其是修復項目中,建筑師的工作是讓已經存在的、原有的東西熠熠生輝,而不是加入太多自己的新設計。

修復項目中,建筑師的工作是讓已經存在的、原有的東西熠熠生輝,而不是加入太多自己的新設計。無白中國畫最講究的意境,就是留白,這里偏偏叫做無白。……

在束河古鎮,與無白的第一眼相見,就很喜歡這干干凈凈的風格。

不加修飾的一色白墻,舊舊的木頭家具,舊舊的瓶瓶罐罐,石榴枝隨意插著,一切都調理得很養眼。改造前

候鳥客棧原先的模樣,和束河古鎮風行過一時的客棧沒啥區別。改造后

舊貌換新顏,大家都被感動了。

從大門進入前院再進入大堂,和院落一樣,原木、白墻。

暖暖的色調,寬敞的空間,一進來就有一種想坐下歇一歇的念頭。

獨立的小院子簡單清雅,院子當中也沒有浮夸的點綴。設計師謝柯說:“面對大自然的無私饋贈,設計師的職責是守護自然,必須拒絕粗暴,讓我們可以在自然中貪婪而暢快地呼吸,任由陽光輕灑在我們的身上,每一寸肌膚上的毛孔如花朵粲然綻放,心房充盈眼光。這時,任何招搖過市的所謂手法、風格和主義,在自然面前,只能退隱。”這是謝柯的基本設計態度。

老建筑必須留住當地文化和風情。才能好好地活下去。他認為:“除非業主有明確的風格訴求,設計師永遠不要帶先入為主的觀念介入項目。現場,永遠是最重要的。自然,永遠比任何設計更偉大,因此,閱讀現場和理解環境,是設計師面對項目的態度。”“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自然之美珍稀而不可多得。中國建筑藝術源遠流長,大門、大窗、大進深、大屋檐,視野開闊,直通自然,充分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做老房子就是要保留它原有的味道,兩個民宿改造案例
人與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自當取之有道。民宿則是將“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發揮致極致,自始至終都尊重地域自然生態,就地取材、崇尚自然,保留最原汁原味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