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是社會經濟發展中最具潛力和前景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旅游扶貧在脫貧攻堅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是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區不斷探索旅游扶貧工作模式,通過龍頭景區帶動、鄉村旅游拉動、旅游培訓推動、旅游企業幫扶等形式,不斷創造就業崗位,讓農牧民“拔窮根”,實現就業富民增收。如今,旅游扶貧工作取得了扎實成效,已成為我區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撐。

鄉村旅游助力脫貧攻堅
以創業帶就業,以發展鄉村旅游促脫貧,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旅游扶貧正日漸成為扶貧脫貧的重要手段和建設美麗鄉村的助推器,旅游扶貧的春風所到之處,致富之花漸次開放。
“2017年我一共接待游客1100多人,一年下來賺了近8萬元,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今年,我準備和弟弟一起做民俗家訪,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布爾津縣沖乎爾鎮合孜勒哈英村村民葉爾波拉提·恰木奇汗說。
今年36歲的葉爾波拉提家中世代以放牧為主,每年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活。他所在的合孜勒哈英村位于布爾津縣以北70公里處,依托靠近國家5A級景區喀納斯的地理區位優勢,已經建設成環境優美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2016年11月沖乎爾鎮紅葉林民俗家訪旅游協會成立,葉爾波拉提成為了第一批協會會員,做起了民俗家訪旅游接待的生意,完成了從牧民到民俗家訪經營者的華麗轉身。
不僅是葉爾波拉提,如今,隨著合孜勒哈英村的旅游業越來越紅火,百姓參與旅游的熱情日漸高漲,慢慢走上了致富路。截至目前,沖乎爾鎮紅葉林民俗家訪旅游協會已發展正式會員16戶,戶均年收益達2.5萬元。
為鼓勵、支持全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將鄉村旅游發展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2017年3月1日,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在全疆推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鄉村旅游促進辦法》的貫徹落實,阿克蘇、哈密、吐魯番、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等地制定了鼓勵支持發展鄉村旅游的政策措施。
除了政策的大力支持,還有資金扶持。截至2017年11月,全區累計投入7650億元,對10個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重點項目、10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縣、133個村級惠民生旅游項目進行了扶持。
隨著全域旅游的發展,鄉村旅館、民俗體驗、生態休閑等旅游新業態為貧困群眾帶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鄉村旅游助力農牧民實現脫貧。記者從自治區旅發委了解到,鄉村旅游消費已占到新疆旅游總消費的近三分之一,2016年輻射帶動7.4萬貧困人口受益,2017年輻射帶動7.2萬貧困人口受益。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全區計劃實現鄉村旅游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4000萬人次,鄉村旅游總消費突破700億元。建設一批旅游特色鎮(鄉)、村,培育旅游扶貧示范縣(區)20個,支持全區建檔立卡的600個適宜發展旅游的貧困村發展旅游業,鄉村旅游從業人數達到100萬人,力爭輻射帶動區域內30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百企幫百村”帶動脫貧
“我在這里每月包吃住,還能領到兩三千元工資。大家在一起互幫互助,就像一家人一樣。我的漢語水平也提高了,視野也開闊了,生活越來越好。”19日,在新疆二道橋文化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道橋集團)大劇院做服務員的洛浦縣務工人員約日古麗·米吉提開心地說。
雖然是民營企業,二道橋集團在自治區精準扶貧工作中敢于擔當,主動作為。2016年,二道橋集團了解到烏什縣前進鎮馬場村文化生活匱乏,先后向該村捐贈了價值20萬元的燈光音響設備、60多套演出服,并安排該村10名維吾爾族青年到集團大劇院工作。
2017年,二道橋集團先后在福海縣、洛浦縣投入300多萬元用于建設當地農村文化活動室、購買生產和生活資料等,并通過轉移就業,安排和田地區洛浦縣129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到二道橋集團各個經營單位就業。
為幫助這些少數民族員工盡快適應新環境,二道橋集團將他們送到培訓學校進行短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強化培訓,并安排老員工和他們開展結對子活動,通過一段時間有針對性的語言培訓和技能培訓,他們很快融入集體中。二道橋集團執行總裁吳鋒介紹,2018年,企業將繼續加大扶貧力度,安置更多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精準扶貧工作是自治區旅發委今年的重點工作。目前全疆已動員100家規模較大的涉旅企業,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為主要形式,對100個旅游扶貧重點村發展旅游、幫扶脫貧。”自治區旅發委相關負責人說,其中有62家旅游企業幫扶南疆四地州的62個貧困村,烏魯木齊、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瑪依的旅游企業認領幫扶35個貧困村,力爭在“十三五”期間解決10萬左右貧困人口的脫貧。
2017年,新疆旅游人次突破一億大關,旅游產業成績表現搶眼。記者了解到,已經有很多旅游企業通過投資旅游景區、購買旅游商品、解決就業等多種方式展開了扶貧工作。其中哈密賓館就吸納南疆地區貧困戶就業238人。
按照規劃,到2020年,新疆培育旅游扶貧示范縣達到20個,樹立旅游致富帶頭人1500人,支持600個適宜發展旅游的貧困村發展旅游產業,使旅游業成為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富民產業。(文/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