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七大戰略,其中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全新戰略,這是針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提出新的國家戰略目標后做出的新的戰略決策。實施新的兩大戰略,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大趨勢和大背景下展開的,與我國正在實施的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有緊密聯動關系,彼此之間應該相互支撐、相互推動。
我國城市化進程還沒有結束,目前城市化率大約在58%左右,據有關預測,2020年會達到60%左右,2030年達到70%左右。未來還會有兩億以上的農村農業人口進入到城市化地區的非農產業去就業居住,成為城市常住居民。

十九大報告有幾句很重要的論述值得我們關注。一是要實施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二是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第一句表明,要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形成各類生產要素能夠在城鄉間自由雙向流動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特別是要為城市現代化要素(技術、人才、管理、資金)與農村土地生產要素的高效結合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句表明,如果我們能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這條發展的城鎮格局,考慮到今后我國人口的80%以上都會居住在20個左右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地區,會有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這是因為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發展相對較快,而且在越長越大,而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相對不足,對各類要素吸引力不夠,這一對比和差距引起了一些擔憂。
因此,較長時期一直有人認為,小城鎮和特色小鎮作為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紐帶和緩沖地帶,應該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更好服務于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更好迎合城市居民特別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居民日益涌現的對鄉村鄉愁和青山綠水的價值追求和回味,更好發揮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支撐作用,過去甚至有人提出“小城鎮大戰略”的構想。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政府有關部門,都給予特色小鎮發展這一在浙江率先探索的模式高度的重視,并希望將浙江特色小鎮建設中的好模式和好樣板,推廣到全國的其他地區。許多地方也紛紛組團到浙江去參觀學習,希望學到特色小鎮發展的浙江模式和經驗。

從各地特色小鎮的實踐看,特色小鎮不同于普通的行政建制小城鎮,一般是基于小鎮所在地資源稟賦或其他優勢條件,在一定的城鎮空間范圍內吸引資本、企業、技術、人口等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聚集,形成能夠發揮當地稟賦優勢、服務于更大范圍消費群體的特色產業,以及依靠產業支撐的小鎮。這一特點使得特色小鎮更能夠成為創新和創業的平臺,成為特色產業培育和發展的平臺。
從特色小鎮的產業支撐看,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有基于本身獨特稟賦優勢內生的產業,也有圍繞所在地區支柱產業集群配套的產業,具有在一定空間范圍內融合產業、城鎮、人口、服務等多種功能的空間載體,能夠吸引人口、資本、技術、企業等聚集并逐步發展壯大,其非行政區建制的特殊地位也為創新小鎮管理和運營模式提供了便利,對當地發展起到了支撐推動作用,也為周邊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和配套,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值得關注的創新探索和嘗試。
全國不少地區政府甚至出臺了專門的激勵政策和培育建設標準,試圖推動特色鎮的快速發展,一些投資運營商也各取所需,紛紛加入到特色小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中。從某種程度上說,浙江特色小鎮的探索實踐已經轉化為全國多地特色小鎮發展的一股熱潮,值得關注并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