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旅游、社區“三位一體”,這是田園綜合體的核心,這三者之間的商業邏輯關系是環環相扣的,而不只是一個概念或者一句空話套話。如果無法深入理解,無法真正落地實行,那做出來的絕對不是真正的田園綜合體,也非常可能最終失敗。
一、農業是基礎
田園綜合體的農業毫無疑問必須是現代農業,只有農業產品、生產效率及產值的大幅提升,才能實現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初衷。
首先要糾正的一個錯誤觀點是,并不是其農產品售價更貴就代表了農業板塊的成功。比如有一個業內非常知名的“田園綜合體”,把以其冠名的水果賣了幾倍的價錢。那只是營銷包裝的成功,而不是農業產業的成功,不能混為一談。

田園綜合體和現代農業應該是服務于大眾的,帶動市域、縣域整體發展的核心,不僅僅提供優質高產種苗,而且是科學化種植的培訓基地,集中化供應鏈物流基地,而不是滿足少部分人的特供農場。
還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個項目經過筆者的投資回報測算,即使以種業培育,也很難在短期內實現投資回收。要保證投資獲利,顯然就需要延伸產業鏈,獲得更多的收入利潤,并加速資金的回收、流轉。這就是田園綜合體必須以農業、旅游、社區“三位一體”、環環相扣的商業邏輯。
二、旅游是特色和擴展
現在很多旅游人把旅游吹成了田園綜合體的核心,這是絕對錯誤的。田園綜合體的核心永遠是農業,也只能是農業。農業歷來是國之根本,旅游只是可以隨時犧牲的閑情雅致。即使身在旅游,也不應該刻意拔高旅游的地位。
我覺得旅游板塊在田園綜合體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特色和擴展兩方面。
首先是賦予其特色。如果不加入旅游元素,那中國所有的田園綜合體都可以造成一模一樣的連體大棚和種植園區,完全標準化復制。但是通過利用當地地形地貌、考慮土地和氣候因素、挖掘地方文化、融入風土民情,再加入旅業設計師們各自不同的打造風格,一個個風光秀麗、各不相同、充滿田間韻味的田園景觀就展現在我們面前。

旅游是建立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美麗、現代、有特色。如果沒有這些,那只是廉價的農家樂。城里來的游客是向往田園生活的,但是他們向往的是精致的田園生活,是充滿詩意的農牧風情,而不是臟兮兮土里土氣的大農村。
三、社區必須有但應控制
有了農業和旅游才會有社區。社區的功能,一個是農田集中流轉帶來農民的安置和集中,從農村化變為小城鎮化,提升當地的社區質量和環境,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質量。正如前文所說,任何現代國家發展的大方向肯定是城鎮化,而不是農村化。另一個就是居住的房地產,為整個項目資金流提供平衡,以及提供更快速的利潤回報。
只有旅游產業做好了,有美麗的田園風情,才會有人愿意買房住下來,原本偏僻的土地才有價值,房子才賣得掉,才賣得出價錢。田園綜合體項目只有經濟上的良好收益,這個模式才能夠持續下去,這是良性發展,所以我們不應該在開發田園綜合體時避諱房地產,房地產是社會資本介入田園綜合體開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同時也應警惕一些公司以旅游開發、打造田園綜合體的名義,用各種忽悠、套路和人脈關系“只吃肉不啃骨頭”,大發其財。中央現在鼓勵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建設,其實和當年培育特色小鎮的思路一脈相承,其根本出發點是希望回歸以實體經濟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給實體經濟創造更多的空間。
地方政府在項目立項時應進行合理嚴謹的測算,將項目的房地產配比控制得恰到好處。對投資方的農業、文旅開發能力也要進行全面評估,房地產利潤可以作為項目的資金平衡,但不能遠遠凌駕于其它產業之上。資本永遠是功利的,地產商只會以房地產模式把田園綜合體做成地產綜合體,使原本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目的落空。
這從另一方面也證明,農業、旅游、社區三個板塊之間應該是平衡的、共同促進的,都能成為利潤中心,才能在廣大的農村具有良好的復制性和發展前景,也符合國家重視發展“田園綜合體”的目的和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