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宿可以有效破解住宿業在城鄉發展上不平衡和業態發展上不充分的矛盾,提供優質旅游住宿產品,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相對星級酒店和品牌酒店,民宿更適合在鄉村發展。
民宿發展促進鄉村文化復興和文化振興。民宿的個性化、特色化要求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和民俗,啟發文化創意理念,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很多民宿還希望在建筑、裝修、裝飾、建筑材料、餐飲、客房用品等方面體現地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傳統文化復興。民宿由最開始的住宿設施,已演變為營造、展示、傳遞和分享自己所喜歡的生活方式、文化創意和情懷,甚至成為一種度假生活方式。城里人加入民宿大軍,帶來了新的理念、傳播新的生活方式,對鄉村文化、藝術審美、生活方式、文明傳播發展起到示范效應、提升作用,促進鄉村文化的嬗變和振興。

民宿發展凸顯當地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發展民宿不要求統一的標準,但應有最低的進入門檻,遵循基本規范,以防范一些低級錯誤。對于環保、安全等是有底線的,對于文化創意、創新是無限的,不應因為遵循標準限制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最后搞成千篇一律。目前已有的行業標準和一些地方標準屬于推薦性標準,而不是強制性標準,可以為民宿發展做一些指導,但在推廣過程中不應做強制性、硬性要求??梢越梃b民宿標桿的設計理念、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但切忌照抄照搬,搞成統一模式。民宿的獨特性和差異化要求民宿發展中注重地域特色,挖掘本地文化,體現鄉土風情,做出差異化和亮點,凸顯本地文化特色和展現對本地文化的自信。
民宿發展促進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優美的生態環境是發展民宿的基礎。城里人因向往鄉村的空氣、綠色以及寧靜、閑適、田園詩般的生活而到鄉村去體驗或經營民宿,他們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審美情趣等會產生示范效應,帶動農村人改變。例如,在衛生習慣方面,農村廁所已開始由蹲坑改為抽水馬桶,并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在垃圾處理方面,生活垃圾、塑料袋、廢紙等開始實施垃圾分類,統一處理;不少地方已開始安裝地下管網和油污分離器等污水處理裝置。
在民宿發展好的地方,道路系統、建筑風貌、消防安全、生態環境等都在不斷提升。民宿發展帶來空間重構,美麗再現,形象重塑,鄉村風貌、居民素質和鄉村形象都得到極大提升。一定程度上,城里人扮演著文明傳播者的角色,當然這也對他們的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宿發展為鄉村聚集人氣,匯聚人才。隨著民宿的發展,帶動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以及人才開始向鄉村匯聚,鄉村產業得到振興,文化開始復興和振興,環境得到改善,改變了以前產業空、年輕人空、房子空置、土地空閑的現象,重新聚集起人氣。

民宿發展為鄉村帶來的最大的改變還是人的回歸。城里人有去農村建民宿的需求和意愿,也有資本、有技術、有文化。特別是一批有情懷、有理想的設計師、建筑師、藝術家、IT技術人才、投資者、創業者等人來到鄉村發揮特長,整合資源,造夢田園。他們的到來讓鄉村有了活力,進而吸引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就業或創業。他們有的自己開民宿,有的搞餐飲,有的辦代銷店,有的生產工藝品和土特產等。慢慢地,他們開始感慨,原來自己的村子、自己的房子也可以這樣美,他們感到自豪、更加自信,更加熱愛家鄉,愿意留下來建設家鄉,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民宿發展為鄉村振興聚攏人心。民宿把鄉村和城市居民緊密聯結在一起,也把農村人連接得更加緊密。在發展民宿的鄉村,多數地方成立了民宿旅游合作社,很多地方還建立了“黨支部+民宿旅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把農村黨組織建立在合作社的基礎上,帶領農民創業、就業、致富,維護村民利益,調動村民積極性,凝聚全村人心。
民宿發展吸引城里人下鄉、農村人返鄉,促進產業振興、文化復興、環境優化,匯聚了一批鄉村建設人才,成為推動逆城鎮化的一股力量,讓鄉村從邊緣走向中心,重新站到了聚光燈下。民宿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已經并將繼續為鄉村振興做出應有貢獻。(作者單位:中國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