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十六回敘說修造園子,全部設計施工由山子野負責:“堆山鑿池,起樓豎閣,種竹栽花,一應點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這里所說的“制度”,就是設計、安排的意思。山子野,是作者虛構的一個擅長于設計規劃的造園專家。“山子野”是什么意思呢?高鶚在續作《紅樓夢》后四十回時,替山子野加了個姓,變成了“胡老相公山子野”,其實是改錯了的。
“山子”是一個方言詞,指庭園中壘石造成的假山,說石則稱為“山子石”,說洞則稱為“山子洞”,猶如建筑設計中有“樣子雷”,塑泥人的“泥人張”,捏面人的“面人湯”一樣。下面所接的照例是姓,“山子野”的“野”就是那位造園家的姓了。

私家園林建筑在江南發展得最早。這一方面是由于有利的自然條件,壘山、營池、繁滋花木都很方便;另一方面是人文薈萃,有不少具有相當文化素養和建筑設計能力的造園家,如倪云林是元代著名山水畫家,又是卓越的造園家。
他們懂得整體的藝術構思,用山水畫意作為造園的指導思想,以中國畫尺幅千里的長處移入園林設計,在不大的建筑范圍內造出大有丘壑的園子。明末蘇州有名的文學家、畫家、造園家文震亨的《長物志》,是我國重要的造園文獻。其中“水石”一卷備述園林中廣池、小池、瀑布的設計,以及靈璧石、英石、太湖石、昆山石的選用,提出了水與石相結合的設計主張。這樣系統的造園理論著作如不是作者親身參加過造園實踐,是不可能寫出的。曹雪芹如果不借鑒這些造園著作,不實地瀏覽江南園林,也無法假托山子野設計出一個大觀園來。
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自己就有園林設計的專論。據劉夢溪、丁維忠、李希凡等十余位紅學專家認同,曹雪芹除《紅樓夢》外尚有著作《廢藝齋集稿》。這一佚著,早在1973年就有紅學家吳思裕在《文物》雜志上撰文介紹過。但原件后落入日本人手中,而據親見此書的孔祥澤說,他當年曾抄錄其中的部分文字。《廢藝齋集稿》共分八類,第七卷《岫里湖中瑣藝》,就是專講園林布置的。如是,則曹公假托山子野來設計大觀園,自是有其園林設計經緯了。

如曹雪芹在尹繼善幕府中時曾作東游之行,則江南園林必為他游賞之地。蘇州園林自不必說,那定是他賞玩的首選之地,而途中所經的無錫,亦必為“寄暢園”所吸引。據時人撰文介紹,無錫寄暢園為秦氏所建,秦家在四五百年間勛貴不斷,在康熙朝時就曾接駕六次,較之曹家四次接駕還多兩次。這些江南園林,對曹雪芹來說,不可能不留下深刻印象,又結合他的造園理論,花在了大觀園中。《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布局合理,不落俗套,確實是一位有很高造園水平的設計家所為。為曹公所托名的山子野,無怪乎高鶚續作要稱他為“老相公”了。
還應該指出,在營造大觀園中還會有不少能工巧匠來自蘇州。“朱勔子孫居虎丘之麓,以種藝造石為業,游于五侯之門,俗稱花園子。”(《吳風錄》)朱勔是北宋徽宗時采運花石綱的官員,他的子孫流落蘇州就以此為生了。大觀園的設計施工,是離不開蘇州造園藝術的傳統的。《紅樓夢》中的山子野設計了大觀園,而實際上大觀園的設計者,是曹雪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