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故道上的每一座城池,似乎都與軍事防御有關,永泰古城也不例外。

永泰古城,現址甘肅景泰縣寺灘鄉,修筑于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明政府為防御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
建成后即成為軍事要塞,蘭州參將就駐扎在這個城堡內。當時,城內駐有士兵2000多人,馬隊500人,附屬設有火藥場、草料場、磨坊、馬場等機構。古城由于鳥瞰形如金龜,故又稱“永泰龜城”。古城城圍周長1.7公里,高12米,炮臺12座,城樓4座,外形是一大圓,城周有護城河。

在上世紀50年代村里還有30多個姓,1300多人,那時城外的草原和樹木還相當繁茂,不似現在荒灘戈壁的面貌城內有一所保存完好的民國時期小學,見證了這座古城曾有的繁華和素養。學校建于1914年,外形秀美端莊,建造得十分精致,目前因學生太少已經被迫關閉。

古城里村民唯一的收入來源是種小麥、胡麻以及放羊。這里也曾是影視劇的拍攝地點,劇組熱鬧之后,給古城留下很多奇怪建筑,對文物也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南依老虎山,東北接永泰川,西臨大砂河的永泰古城,雖然一度為河西走廊東端門戶,但最近幾十年,已經瀕臨滅頂之災。

1953國家開始大規模搞建設,后來又是破四舊立四新。到了1958年,全國開始大煉鋼鐵,永泰城里100多棵大樹被盡數砍伐,城里明清時期的廟宇高樓,也被一拆而空……如今,由于連年干旱,生活在城里的居民為了謀求生計,都已經陸續搬遷離去,到2013年9月銳減到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