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到過貴州。如果是自駕去貴州旅游,相信大家都會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高架橋和隧道不計其數(shù)。
稍微有點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貴州的地理特征極為復雜。全省地貌以高原山地為主,占全省面積的92.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貴州交通的落后。記得小時候從縣里到上級市,單程就需要超過八小時。這樣不便的交通必然帶來的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寸步難行。因此貴州長期處于全國落后省份,無論是整體還是人均都是遠遠落后。
這樣的情況直到近年才得以改善。貴州在交通上下了大力氣,09年提出了“縣縣通高速”的口號,在2015年底就順利成為西部第一個完成此目標的省份。如今再從我家到上級市,只需兩個半小時即可。截止201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128公里。更為重要的是,8年時間里貴州建成了橋梁隧道共2553公里。路橋隧占路線總長度比例達到55%,公路隧道超800個。
占比如此之大的橋梁隧道,在貴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公路奇觀。
你會看到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這樣橋梁隧道固然是好看,但其背后更是彰顯了中國的強大國力。
2015年貴州省財政收入超1500億,但該年僅全省公路水路固定資產(chǎn)投資就達1300億,到2018年更是連續(xù)五年交通投資超千億。這樣巨額的交通投資,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依靠,僅靠貴州一省之力是難以完成的。交通運輸部和發(fā)改委在資金、政策等方面都給予了巨大的傾斜和支持。財力的雄厚本身就是國力的最佳見證。
除此之外,大家應該都知道貴州高原山地和喀斯特地貌。這就給高速公路的修建帶來了巨大的技術難題。無論是高架橋還是隧道的順利建設,都強力展示了中國基建的強大水平。世界十大高橋,貴州占了五個!中國的造橋技術已經(jīng)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領先。這是何等偉大成就。基建最為關鍵的就是大機械,這些大機械正是我國制造業(yè)強大的標志。
上圖是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900噸級新型架橋機—SLJ900/32,這種無下導梁流動式架橋機長91.8米,寬7.4米,高9米,自重580噸。該造橋機較傳統(tǒng)架橋機不僅大幅提高施工功效和安全性,而且還可以承擔隧道內、隧道口、單孔橋,連續(xù)梁等區(qū)段所有復雜工程下的重載雙線箱梁施工建設。這樣的大機器不是單一的,它代表了中國整個制造業(yè)體系的完善和先進。

在交通的大力發(fā)展下,貴州近年的發(fā)展可以說走上了快車道。GDP增長率及城鄉(xiāng)居民增速常年占據(jù)全國第一梯隊。最為明顯的感觸就是一個小縣城里車越來越多,停車都成為了一個大難題。交通的投資為貴州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了強大動力,最受益的必然是貴州全省人民。
所以從貴州的交通建設你就能看出中國如今不僅在財力上十分富足,更在現(xiàn)代社會最重要的制造業(yè)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并且不斷提升技術水平。貴州在交通建設上的堅定和工程建設的快速,也體現(xiàn)了中國政府的強大動力。每次和我父親一同開車上高速時,他總會不停感嘆:以前從未想過自己這輩子能過上想吃肉就吃肉的日子,更沒想過還能有自己的車,還能到處都是高速公路。也就是在之時,我和我父親才真正體會到中國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