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色小鎮
的投融資合作架構
以構建以項目為核心;以城市投資及旅游投資為支撐,多種投資平臺相互協調;特色小鎮投融資平臺為互相支撐的投融資框架結構。
投資平臺建構:
包括兩大塊,一塊是城市投資;一塊是旅游投資。
城市投資包括水利、基建投資;旅游投資包括文化投資、農業投資、養老投資等。
多種融資方式
包括基金資金、開發性銀行政策資金、PPP開發資金、商業銀行信貸資金、ABS資產證券化、政府貼息、貸款資金等。
外部資源導入
導入大量優質的IP資源,包括知識資本的導入以及成熟品牌的導入。
二、PPP模式是發展特色小鎮成為最佳選擇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按照這個廣義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過程中,讓非公共部門所掌握的資源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特色小鎮既可以是行政建制鎮,也可以是有明確邊界的非鎮非區非園空間,或是一個聚落空間、集聚區,隸屬于地方政府行政管轄范圍。而一般地方政府土地指標少、基礎設施弱、財政能力有限,因此引入PPP模式發展特色小鎮成為最佳選擇。
(一)采用PPP模式的特色小鎮項目也可以理解是一種特許經營項目,特色小鎮的財產權歸政府所有,政府只是將特色小鎮項目的建設、經營和維護交給社會資本。
(二)特色小鎮的PPP模式下,政府和社會資本之間屬于長期合作,其最終的目的在于提高特色小鎮的長期效益。由于特色小鎮項目回報的長期性,其成功的關鍵在于項目的存續期內政府和社會資本如何能夠保持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PPP模式的初衷便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所謂利益共享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共享特色小鎮的社會成果之外,也可以使社會資本獲得比較好的經濟收益。但是這種投資收報絕對不是超額利潤,否則從根本上難以做到利益共享。利益與風險的匹配性,在項目雙方共享利益的同時承擔相應風險是必須具備的。
采用PPP模式開發特色小鎮,可以獲得以下優勢:
(一)減輕財政壓力,開拓融資渠道。建立以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融資模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才能夠以較少的財政資金撬動龐大的社會資金。因此,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為基本特征的PPP融資模式,能夠有效地綜合使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彌補特色小鎮資金缺口,豐富資金來源。
(二)降低和分散風險,提高特色小鎮建設的效率和效益。一方面,政府通過行政手段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引進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參與的企業一般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和雄厚的資金積累,進而提高特色小鎮建設的整體風險控制能力;另一方面,PPP模式的初衷是在項目的開始階段就引入社會資本,這樣社會資本可以以自身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對項目本身的相關風險進行甄選和識別,進而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管控風險。另外,在特色小鎮建設的開始階段,政府可以承擔較多的項目風險,而社會資本則參與風險的管控。當特色小鎮的項目完工,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的經營,承擔相應風險。這樣政府和社會資本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項目的不同階段管控相應風險,降低和分散風險,提高特色小鎮建設的效率。
(三)提升整個社會的資本投資回報率。PPP模式可以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一種穩定的投資渠道,獲得經濟利益,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完善也有利。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可以提高特色小鎮的建設效率,提高政府資本的投資效率,拉動區域的經濟發展和投資需求,有助于提升整個社會的資本投資回報率,還有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到區域的經濟建設中去。
三、哪些類型小鎮推行PPP模式更容易獲得支持?
根據農發行浙江省分行的信息,該行信貸投向著力支持三種類型的樣板小鎮:
(一)資源整合型
依托資源稟賦優勢和歷史文化傳承,立足傳承與創新,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和生產關系的優化布局。
(二)產業集聚型
依托高端要素集聚和產業轉型升級,以最優的政策,培育最具競爭力的核心產業,圍繞單個產業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單打冠軍”。以國際化的視野制定小鎮規劃,突出產業、城市、科技三者的高度融合;以高端化的水準推進小鎮建設,以“10年也不落后”的高水準,推進小鎮配套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為推動產業發展建好平臺。注重政策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積極向上爭取要素資源,健全完善政策體系,以最優的政策培育最具競爭力的產業。
(三)“互聯網+”型
依托互聯網的溢出效應,以高新技術和高端人才為引領,推動技術、項目、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快速匯聚,培育以互聯網產業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以科技金融為重點的現代科技服務業,探索“O2O”眾創空間。
四、特色小(城)鎮適用PPP模式的范圍
《關于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的通知》對政策性信貸資金支持的范圍作了明確規定:一是支持以轉移農業人口、提升小城鎮公共服務水平和提高承載能力為目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為促進小城鎮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平臺支撐的配套設施建設。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小城鎮建設項目涉及的特許經營權、收費權和政府購買服務協議預期收益等可作為農發行貸款的質押擔保。
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空間與服務項目則是門檻相對較高的參與范圍。包括土地整理、產業物業建設、產業招商運營等項目,相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來說不是最缺資金的領域,因此會面臨相對較高的參與門檻。
五、特色小鎮
PPP模式運作流程
首先,明確項目合作主體。
四大主體分別是
-政府授權的下屬機構或下屬公司
-各類投資主體
-金融機構或其他投資人
-咨詢設計、工程施工、招商運營等產業服務機構
其次,明確職責分工。
政府部門給予整體方向指導、行政便利支持和專項資金補貼等。合作成立的SPV公司作為PPP項目實施主,負責與政府簽訂PPP項目合同,進行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物業項目開發等項目開發運營活動。
第三,明確運作流程
社會資本就特色小鎮項目應成立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負責對項目進行融資,這其中包括融資金額和目標、融資結構、確定項目資金的結構,并簽署相關協議。
六、近兩年國內特色小鎮PPP模式實踐
(一)油嶺生態旅游小鎮
2016年10月14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清遠市連南縣簽署PPP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規定,雙方將積極利用國家及各級政府鼓勵的PPP模式,投資打造油嶺生態旅游特色小鎮為起點,擴大到連南全縣全域旅游項目。具體項目建設將包括全縣范圍內的道路等基礎設施,古建筑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環境治理,新景區開發與運營,學校、醫院、污水處理等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等。
(二)深圳甘坑新鎮
“甘坑新鎮”是深圳龍崗區政府與華僑城集團今年開始合作的一個城鎮化項目,甘坑新鎮的項目是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以PPP模式合作開發,大力發展新型文化創意產業,尤其是導入和培育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藝術水準的原創文化內容產業,形成高端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閑置的工業廠房搖身一變為IP文創產業、VR內容等科技產業以及創客的進駐地,帶動“文化+”相關的科技、旅游、商業、生態、農業、教育、家居等現代新型城鎮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
(三)合肥“PPP+VR+特色小鎮”
2016年10月18日,安徽省路網交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肥東縣人民政府舉行了簽約儀式,雙方正式簽署《合肥VR小鎮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約定,政府方主要負責征地拆遷、立項可研、用地環評等項目前期工作。社會資本方主要負責小鎮投融資、建設、VR產業資源的引進和運營。在國家推行PPP模式和特色小鎮建設等多重政策疊加的引領下,政企雙方將以創新發展為引領,以VR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合資公司為載體,以長期合作共贏為目標,協同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小鎮早日建成,成為合肥PPP模式下特色小鎮建設的新標桿。來源:世聯行文旅商策劃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