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棟鄉村住宅探索了一種新的混凝土筑造方式:模仿地質構造。混凝土由水泥、水以及骨料構成。水泥需要與水混合來形成泥漿,加入骨料后粘度則會增強。大小不一的骨料被泥漿包裹和填充,最終變得十分堅硬。該項目的起因便是對混凝土的成分、鑄造過程以及成分變化所帶來的不同效果的好奇心理。
▼住宅鳥瞰

項目中應用了三種控制因素:水灰比、不同的骨料以及不同的顏色。首先是根據坍落度來調整混凝土的形狀。在水分占比升高時,坍落度也同時上升。混凝土會形成接近于水平的形狀。在坍落度降低時,便能夠形成有坡度的形狀。然后是根據骨料從細致到粗糙的程度來改變裸露混凝土表面的不同肌理。最后則是改變表面的顏色。通過同時控制形狀、肌理和顏色這三個變量,建筑師每天在場地中鑄造出質地不一的混凝土結構。這令混凝土隨著時間的差異顯出細致而均勻的分層。
▼住宅外觀


▼兩棟體量相互垂直

▼三個家庭共享的庭院

▼口袋空間

▼對混凝土變量的調控形成表面細致的分層

巖層住宅包含兩棟分離的體量,供三個家庭使用。兩棟體量相互垂直,共享前后兩個用于社交和用餐的庭院。室內平面規模不大但具有很強的功能性。客廳朝向南面和東面,使采光和視野最大化。廚房和其它房間通過樓梯與客廳相連。兩棟建筑在二層分別擁有一個露臺,用于私人的家庭活動。每層的室外空間使住宅與自然形成對話。
▼客廳朝向南面和東面


▼模型(粉色表示保溫層)

▼混凝土澆筑樣本

▼混凝土變量控制示意

▼混凝土澆筑時間表

▼場地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面圖A

▼剖面圖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