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浙江省旅游條例》經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利用城鄉居民自有住宅開辦接待旅游者的住宿,具備相應條件的,公安及其消防機構、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督、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應當發放相關經營許可。民宿的范圍和條件,由省人民政府根據有利于民宿發展的原則和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另行制定。”
為貫徹落實《條例》第三十一條要求,加快推動我省民宿產業有序發展,我們擬定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確定民宿范圍和條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現將《意見》的相關情況作如下解讀:
《意見》的制定背景
《意見》是推動我省民宿產業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隨著大眾旅游休閑度假方式的不斷轉換,民宿需求的逐步擴大和網絡媒體的宣傳,我省民宿在最近三年飛速發展。據統計,僅杭州就有民宿2000多戶,床位3.5萬張,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對民宿的建設裝修等投入累計超過30億元,產值已超過7億元,部分集聚的民宿村,戶均收入達到30萬元左右。雖然全省各地民宿發展區域發展不平衡,但均呈現處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逐漸成為我省鄉村旅游的一種新業態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快速發展的民宿產業,迫切需要相應的法律和政策支持為其保駕護航。

《意見》是破解我省民宿產業發展瓶頸的迫切需要。當前,我省民宿產業發展進程亟需規范,突出表現在國家和我省法律法規和政策層面尚無統一的民宿范圍和條件。由于民宿主要是利用居民和農戶現有的自住房屋開展經營,且大部分受到原有格局限制,依據現行旅館業和消防管理有關規定,民宿這種新業態往往不能達到經營住宿業的消防管理等要求,難以取得住宿業經營許可。因此,目前眾多的民宿實際處于沒有法律依據自發經營的狀態。《意見》旨在對民宿的范圍和條件予以明確,將符合條件的民宿經營合法化。
《意見》是落實旅游法律法規相關要求的具體舉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和2016年1月1日實施的《浙江省旅游條例》均明確了民宿這一新生事物,破解了“民宿游走在法律邊緣”的局面。但民宿范圍和條件等內容仍未明確。目前,民宿發展和監管各地不一致,經營民宿需要辦理證件的種類和流程各地也不一樣。可以說,在現階段,我省民宿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各地政府的政策。《意見》旨在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和《浙江省旅游條例》的相關規定,為民宿申請公安及其消防機構、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督等有關部門的經營許可或申報登記提供政策依據,為我省民宿產業有序、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意見》涉及的主要問題
民宿的經營主體。《浙江省旅游條例》明確將民宿定義為“利用城鄉居民自有住宅開辦接待旅游者住宿的民宿”。因此,民宿經營主體既可以是自有住宅的主人,也可以是外來資本。從相關單位反饋的意見及我省民宿業經營主體的現實情況來看,我省不少民宿是由外來資本租賃城鄉居民自有住宅來經營的。因此,從鼓勵民宿多元化、精品化發展的角度,《意見》對民宿經營主體未作出限制性規定,允許外來資本投資開辦民宿,成為民宿的經營主體。
利用集體用房或其他配套用房經營民宿。《中華人民國和國旅游法》和《浙江省旅游條例》均未對利用集體用房經營民宿的情況作出明確規定。從相關單位反饋的意見和我省民宿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市縣存在利用村委老辦公樓、廢棄的學校教學樓、舊廠房和舊倉庫等集體用房開辦民宿的情況。因此,從鼓勵盤活集體資產和有利于民宿發展的原則出發,《意見》將利用集體用房或其他配套用房經營民宿也納入民宿的范圍。
民宿的經營規模。出于消防等安全考慮,目前,全省各地普遍將民宿的經營規模進行了設定。經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與各市討論,并參考了國內外對民宿的相關規定,《意見》明確了在建筑設施、消防安全和經營管理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將民宿的經營規模設定為單棟房屋客房數不超過15間,建筑層數不超過4層,且總建筑面積不超過800平方米。

民宿的開辦條件。《意見》對民宿的開辦條件主要從建筑設施、消防安全和經營管理等方面作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在建筑設施條件的設置上,尤其強調了新建、改建的建筑物在取得規劃許可證、符合有關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不得破壞建筑主體和承重結構等方面的要求;在消防安全條件的設置上,根據不同的建筑層數和不同的樓層建筑面積,從主體建筑的耐火等級、滅火器的數量、疏散樓梯的設置和逃生設施的配備等方面,作了不同的要求;在經營管理條件的設置上,強調了民宿必須安裝旅客住宿登記信息系統、落實旅客住宿登記制度,以及衛生設施、餐飲服務和環境保護等相關方面的要求。
民宿的人文內涵。為了民宿業的合法有序發展,《意見》僅對民宿的范圍和條件作了規定,便于民宿及時通過公安及其消防機構、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督等有關部門的開業審核。但也應認識到,民宿不同于傳統的飯店旅館,在經營中要在“民”上做好文章,突出民俗民風,突出人文內涵,提升民宿的特色和品味,為旅客提供富有家庭味、鄉土味和人情味的個性化服務,讓旅客充分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享受悠游的情趣,才能煥發出民宿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