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里有陽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由于為避戰亂的原因,從北方中原地區遷徙到南方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閩、粵、贛邊),其民居建筑最主要的一個功能特點,就是帶有強烈軍事防御性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垅屋和土樓。

但還有一種與福建永定土樓、廣東梅縣客家圍垅屋并稱為客家三大奇葩建筑的,是福建連城培田的“九廳十八井”大型磚木民居建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培田古村落,由三十幢高堂華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書院、二道跨街牌坊和一條千米古待,構成了緊密有序、錯落有致、布局科學合理的古民居建筑群,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筑特點。被譽為“民間故宮”、“客家莊園”。

培田客家古村落位于福建省閩西連城縣宣和鄉境內,是至今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最美古村鎮”。培田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蘊,“耕讀為本”的客家精神,成就了培田八百年輝煌。走進培田,走進客家人的滄桑歷史,走進培田,走進原生態的村落環境。

培田古民居,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走過那么多古鎮,它是我所喜歡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古鎮之一。或許是因為它保留完整的不僅僅是建筑,更重要的是淳樸的民風。他們世代居住在這山清水秀的所在,村里古老的水系統,房門前流過的水,當地人依舊能用來洗米洗菜。和諧安詳的所在,我只是靜靜的,靜靜的享受雨落青石,濺起的清亮,唯恐打破了這靜謐。

走進培田古村
游覽規劃:游覽培田古村,如果時間不是很多,又想細品民宅,可重點觀繼述堂,官廳,雙灼堂,南山書院等幾個重要景點。若想細細領略培田古村,可以村中住上一晚,,因為當地明清古建筑保存的較為完善,細考之下,會有很多驚喜發現。在古村之中,便能輕輕松松消磨過一天的悠閑時光。第二天的話,可以在古村周邊的田園走走,村外馬頭山有馬頭庵,再走走馬頭庵左邊通往連城的古官道,般若堂的右邊的林間小道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