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貴州省東南部的龍門文化中心是三都縣的門戶,是水族的象征。水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住在貴州,西線工作室是獨特的,這就是為什么該工作室特別注意研究少數民族的文化與傳統,以便將一些特殊元素融入到設計之中。雖然總人數不多,但水族人仍然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獨特的象形文字系統。他們有大約400個字,主要在儀式和祭祀活動中使用。文化中心的標志性造型是對水族語言的致敬,遵循了“山”這個字的形狀。正面圖案也受到水族的傳統文字的影響,用到了呈三角形的“山”這個字,反復出現以形成“雨”字。
▼文化中心外觀

▼建筑造型遵循了水族的“山”字形狀

場地用地面積為13800平方米,緊鄰河流的一個彎道造,三面環水。在西側,水景廣場把參觀者引到入口。“水族”中的“水”就是字面意思,這就是為什么水這個元素與場地和項目都密切相關。北面的水景是魚龍塔,塔頂有銅鼓。銅鼓是水族文化中一種典型的儀式元素。青銅也用于水族祭壇上,受此啟發,建筑師使用穿孔青銅鋼板來造頂。這種模式使得板材更輕–與重型混凝土結構形成鮮明對比–透過陽光,一旦進入室內就會創造出一種戲劇效果。混凝土在松木模板內澆注,十分結實。松木是三都地區最常見的材料之一,并且在這里,當代的混凝土結構與當地的傳統木結構相呼應。
▼北面的魚龍塔頂裝有銅鼓

▼混凝土在松木模板內澆注

該建筑本身由三個主要區域組成,將旅游文化中心的所有功能結合起來。首先是文化禮儀殿,其邊緣銳利,色彩濃郁,空間狹窄,為參觀者創造出強烈的第一印象,就像走進了一個明顯不同的空間。第二個區域仍然使用尖型的屋頂,但只用了些許引人注目的色調,作為接待大廳來迎接參觀者。第三個區域有兩層樓,我們在首層使用了斜屋頂來創建一個具有所有主要功能的更為傳統的空間:參觀者和服務中心,自助餐廳,廁所,商務中心和樓上的辦公區域。
▼色彩濃郁的文化禮儀殿帶來強烈的第一印象

▼接待大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