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奇石館位于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建筑設計:天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在建筑空間形體塑造上,將平面的矩形進行擠壓斜切成平行四邊形,在x與y的二維方向上運用拓撲學中的同胚變化原理將之分為十二份,同時這十二份之間帶有分形幾何的無規自相似的特點并兼具仿射自相似的特征,之后再把平面撕裂如同作地球的板塊運動。三維中的z軸變化開始進入其中。

板塊本身作S形的高低變化,塊體之間呈有規律的相同變化,同時在兩個對立的方向上做相同又相反的自相似變化,板塊從東南一側起從曲到折,高度上從西南到東北由高至低作曲線變化。兩股反向的力各自推動一端向對面作著自相似仿射變化,相鄰的單元即相似又有各自的變化,隨著單元的增多,原有的特征變化慢慢消失而又不斷增加新的變化,一個不同以往的既矛盾又統一的新原型出現了。

整個建筑體型呈現為前曲后折,山水一體的和諧變化。我們曾經習以為常的方既是方,圓既是圓的慣性思維被顛覆,這個不方不圓的形體不合常理而合乎邏輯。曲線與直線不再以對比的,機械的,剛性的歐式幾何面孔出現,而是從同胚、同倫到非同胚等一系列的拓撲變換下作非線性的變化。我將這種新概念的原型稱之為“流形”,一個從頭至尾充滿運動變化的并有兩個或多個不同表現形式端頭的形體,該形體表現的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一個包含有從線性到非線性變化的幾何構成,兼具拓撲與分形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