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極探險隊的幫助下,來自Sn?hetta的設計師AsplanViak和Skanska共同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家自發電酒店“Svart”。它坐落于Svartisen冰川腳下,與橫跨挪威北部Mel?y的冰川同棲同住。“Svart”是挪威語,意為“黑色”,是挪威人對深藍色Svartisen和Svartisen的贊頌。因為在古挪威語中,“黑色”和“藍色”是同一個單詞,所以這個單詞才用來贊美冰川與自然,以及Svartisen帶給挪威人民的自然遺產。與其他大部分當代挪威建筑相比,該酒店每年可降低85%能耗。因此,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自發電酒店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靠北邊的自發電建筑。
▼全貌

“棲身于如此美麗的自然風景中,任何建筑都有義務維系周圍的動植物環境。對設計師來說,建造可持續建筑,最小化建筑對北部自然風光的侵擾是他們的使命和職責所在。而一棟節能減排的酒店既能為游客提供生態旅行的目的地,能實現對環境,珍稀物種,清潔水域和Svartisen冰藍冰川的保護,”Sn?hetta的聯合創始人KjetilTr?dalThorsen說道。
Svart環形體態由Almlifjellet山腳下延伸至Holandsfjordenfjord凈水域。環形的外貌讓居住在此的人可以享受360度峽灣全景,充分融于自然環境之中。該建筑外貌的設計靈感來自于挪威本土建筑“fiskehjell”(用作曬魚的A型木結構)和“rorbue”(一種傳統漁民小屋)。以rorbue為參考的酒店結構,由耐候性木材深入峽灣將建筑抬起。木質底部支架減少了建筑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建筑也因此獲得近乎透明的外貌。
▼環形的建筑外貌

酒店下方鋪設了木板路,為夏日游客帶來清爽體驗。步入冬季,木板路還可以用來停靠船只或皮劃艇,節省了庫房和停靠站等額外設施的建設。除此之外,挑高的主體結構還能夠使乘船游客自由穿梭。酒店四周珍稀的自然環境僅可依賴船只通行踏足,因此該處還設立了由Bod?往返酒店的擺渡船。
▼架起的底部結構減少了對環境的干擾

建筑采用了一系列尖端科技以實現自發電建筑標準。譬如說,建筑師們對全年太陽輻射表現與山區環境進行了廣泛的分析,以盡可能優化能源吸收。此項研究是環形酒店的設計前提,且酒店客房,餐廳和露臺均采用戰略性布局以獲得充分的太陽能能源。酒店屋頂由挪威本土生產的太陽能板鋪面,其材料全部采用干凈的水利能源生產,進一步減少了碳對環境的污染。隱蔽的露臺為游客提供較為私密且享受庇護的游樂環境。夏日正午,建筑立面保護室內不受陽光直射,避免了人工冷氣機的使用。冬日里,巨大的立面開口將溫和的日光引入進來,充分利用太陽光對室內保溫。
▼休憩露臺

酒店搭建全部采用低蘊藏能量材料以實現發電站標準。該蘊藏能量是指生產,運輸,建造,更換材料和建筑內部裝飾材料的總和。由化石燃料生產的材料擁有最高的蘊藏能量。該酒店在建造過程中采用木材可以最大限度減小建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與此同時,項目盡量避免對鋼結構和混凝土等能源密集型材料的使用。
▼采用蘊藏能量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