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最熱的三大話題是什么?特色小鎮,一個集千萬恩寵的藍海市場;ppp模式,一種正高速發展的政企合作模式;資產證券化(又稱“ABS”),一個有望將ppp資產盤活并實現再融資的創新模式。如果將這三個當紅炸子雞聯合起來,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又將創造出怎樣的超規模市場?實在難以想象。不過,隨著政府大力推動ppp模式和資產證券化,我們大可以想象一下,這三個新生事物結盟后的未來市場前景。

“PPP+ABS”加速度
在政府的強推下,PPP+ABS正以超速度運轉。在短短的四個月,四單ppp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已經走馬上任。
4月11日,華夏幸福固安工業園區新型城鎮化PPP項目供熱收費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中信證券-首創股份污水處理PPP項目收費收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以及中信建投-網鑫建投慶春路隧道PPP項目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三個產品,在上交所掛牌轉讓。算上3月份掛牌的廣發恒進-廣晟東江環保虎門綠源PPP項目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已經有四個專項計劃獲批交易。
市場不禁嘩然,同屬資產證券化范疇,推動多年的REITs至今仍未能創造出一款真正的產品出來,而ppp這種半商業性質的政企合作產品卻率先在資本市場實現交易。這背后潛藏著何種神力?
當然,政府在這中間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一路綠燈,讓PPP+ABS得以最快的速度面世。去年12月,發改委聯合證監會印發《關于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鼓勵PPP項目進行資產證券化,這是政府首次以通知的形式推動資產證券化產品落地。此后,上交所、深交所發文支持PPP項目資產證券化。3月份,發改委向證監會提交了首批PPP資產證券化項目的推薦函等。
讓ppp產品以投資品的形式可以上市交易轉讓,政府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眾所周知,ppp作為當下最火的政企合作形式,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不僅可以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還可以引入優秀的管理、人才、技術,實現產業升級的需要,同時,可以轉換政府職能,提高運作效率,這也正是近幾年國家力推的新型投融資平臺方式之一。
但是,由于ppp項目的范圍多為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等領域,運營時間長、投資金額大、回款周期長,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債務成本,還難以再擴大生產,社會資本一旦進入就很難找到退出渠道。因此,現實的情況是,很多社會資本進入意愿并不高。
而ppp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將有望改變這一現狀。中國REITs聯盟秘書長王剛表示,從發起人來說,ppp的資產證券化不僅能夠幫助政府解決債務問題,還能助力企業實現資金置換,進行新的開發建設,改善資產負債表。從投資者來說,需要穩定的投資渠道,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錢投不出去。因此,兩端都有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需求,再加上政府各個部門多管齊下,促成較快的落地。
文章來源:地產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