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房子坐落在竹海景區不遠處。背靠竹山,小溪潺潺,然而周圍卻混雜著面目全非的現代民宅。多年前修建的時候,為了能夠建造更大的面積,更是讓這棟房子擁有了十分“奇特”的高寬比,再加之主人已經做了一次大規模的加建。因此,如何讓這棟待改建的房子完成華麗的變身,是主人心中的小小期許,也成為了對建筑師的一個挑戰。

建筑團隊打破了酒店的平面,增加了傾斜的陽臺,并重新設計了立面。建筑師選擇竹海本地生產的竹材,以竹格柵將完整龐大的立面“化整為零”,弱化建筑給緊湊的前院帶來的壓迫感,并于人的尺度呼應。通過對側立面墻面的延展,一道完整的墻面被切分強調出來,它對建筑的背立面形體組織至關重要,原建筑犬牙交錯的外邊緣通過切入的墻面得到了分割與簡化。

建筑中唯一一處被完整保留的窗戶,是一層面向道路的玻璃窗。這是業主當年建造這座房子時候專程訂購的完整大塊玻璃,彼時交通運輸材料訂購極為不便。這面連續的玻璃窗墻面也讓這座房子稱為當時村子里頗為惹人注目的存在。建筑師著意保留下來這三面大窗,應令其隱退入立面的第二道層次,在新建筑中的存在也不違和。

窗之間的差異被前所未有的強調,進而帶來了房間之間的差異。原建筑中千篇一律的窗洞與強行加建的陽臺,轉變為不同的大小與框景、障景方式,適應不同房間的氣氛。加之室內選取的卵石、土布,現場設計、制作的家具陳設使用當地拆除的老木改制,使這些平面上看起來近似的客房在實際體驗中卻豐富自由,別具一格。

陽臺形成的進深與竹木材質的傳統聯想,強化了向外觀景的儀式感,并通過不同方向上的空間尺度,光線的照入形式與明暗光影來強調。窗口的限定有助于視線的引導,通過對窗戶的強調讓觀賞者與外部景觀的區別更為明顯;同時也強化打開窗一瞬間的感受:光線會變化,風會吹進來,人看到遠山雨巨大的蒼穹,感受到濕度、味道的變化——窗扇作為介質,建立身體和外部的關系。
